教师写作为哪般教育写作专栏
作者 李晓贺 审核 李勇 编辑 张明坤 新网师提倡学员每日打卡,并且安排有专门的点评员进行点评,优秀打卡文章会被点评员置顶或者设为精华。置顶和精华是将来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于是学员之间就有了比较,有了竞争,于是就有学员在群里发问:我的打卡是否有效?我的打卡为什么没有得到评论?我的打卡有没有被统计?针对种种提问,有时候大家会在群里展开热烈的讨论。 渴望自己被看到,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通过讨论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太合乎规则要求的现象:有些学员因为不会写就用摘抄来拼凑字数,有些学员因为没有时间就把以前写的文章拿过来打卡,有些学员甚至还涉嫌抄袭。 这就让人不太理解了。 这个学期我选修的是“教育写作”,打卡要求是每月至少两篇,每篇至少字。这个任务我想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完成,没时间可以挤,不会写可以学,所以说凑字数不应该,抄袭更不应该。我们时常教育学生不要作弊,为什么自己要作弊呢?难道老师作弊就不算作弊吗? 至于把自己以前的作品拿过来打卡,我觉得也不太好。刚开始选课的时候组长就说过,不提倡用以前的作品打卡,那样做不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们是教育写作课程,来这里就是学习写作的,所以打卡最好用新写的文章。 既然规则讲得如此明了,为什么还会出现以上种种情况呢?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想法其实都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是不甘落后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打卡任务的人,或是不甘沉寂想显示自己的打卡质量比别人更高一筹,以便可以从众多的学员当中尽快胜出。 当然,这还只是浅表层面的分析,如果有人还有更大的企图或者更离谱的做法,那就更是偏离了教师写作的初心,甚至与真正的教师写作背道而驰了。 那么,教师究竟为什么要写作呢? 首先,教师写作是为了给自己留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在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美景我们都会拍照留念,教育写作其实就是为自己的教育生活“拍照”。所不同的是,相机拍摄的照片是由光影构成的,留存的是日常生活中值得记忆的人或景物;而教育写作“拍”出来的照片则是由方块汉字组成的,留存下来的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事件经过和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可以视为一张“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留存在我们记忆深处,什么时候拿出来品读,都可以再现一段美好的教育时光。那种愉悦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享受。 其次,教师写作是为了给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个合适的宣泄渠道。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然是有悲有喜、有得有失的。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沮丧,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们都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宣泄渠道“倾诉”出来。这个渠道就是写作。 有什么方式会比写作更好呢? 打开电脑,面对屏幕,屏息凝神,十指如飞。随着“噼里啪啦”清脆的响声,一个个汉字在键盘的指挥下排成整齐的队伍呈现在你的面前,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准备随时听从你的号令。那种感觉,岂是一个“爽”字可以表达的?写着写着,开心的会更开心,不开心的也会慢慢开心起来。 都说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我想写作是最好的疗愈方式:既不花钱,又可以梳理情绪,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教学技能,如此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值得所有教师一试。 第三,教师写作是本职工作的需要。 有人认为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所以也只能是语文教师的专利,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写作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无论哪一科教师,都应该让读写成为自己的常态,一手执笔,一手捧书,方才不负教师这个称呼。 我记得上中师的时候,学校提出教师的基本功是“三字一画一话”:“三字”就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画”就是简笔画,“一话”是普通话。学校每天安排有专门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基本功,还安排学生会人员定时检查和打分。那个基本功练得扎实啊。 可是现在看来,教师基本功应该再加上一项“写作”才行。有人说“读”和“写”是教师成长的双翼,缺一不可,我觉得这话说得对。教师如果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不但对自身的成长极为有利,同时还可以惠及他人。 比如说你是一名优秀教师,你怎样向别人传播你的教育心得?靠演讲吗?演讲也是需要有写作的基本功打底才行的。试想一想,如果所有的人都不会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那些优秀作品就都不会存在,我们又从哪里获取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第四,教师写作是自身成长的最好方式。 李镇西提倡的教师的“四个不停”中就有“不停地写作”,由此可见教师写作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要想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听报告、参加培训、加入学习共同体等都是很好的成长途径。可是这些途径又都远远比不上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不需要限定时间,不需要高额花费,不需要远途奔波,不需要专人指导,只要自己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这是两条并行不悖的途径:阅读是汲取,写作是释放;阅读重思考,写作重实践;阅读是向别人学习,写作则可以让别人向你学习……还有时候,两条路干脆合二为一,通过反思同时作用于教师的教育实践。 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坚持才会有成效。 朱永新老师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张启事》,说是教师要想成功可以去他那里投保,保约是每天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十年之后如不成功可以找他索赔。结果,很多老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说,教师在写作初期不必急着功成名就。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我们写,都是为了自身的成长,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被看到,被点评,被推荐。每日里只管默默地写,自会默默地成长,等你成长到足够惊艳的时候,还怕别人看不到吗?但是我们自己明白,“被看到”只是一种额外奖励,并非我们的初心。 如果在写作初期中掺杂了太多的私心杂念,那就很难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至于有人把黄厚江老师的“青年教师可以从功利之门入,再从功利之门出”奉为至理名言顶礼膜拜,我觉得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同样,一句名言也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用。 “从功利之门入,再从功利之门出”需要具备大智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定力,恐怕有本领从功利之门入,却没有本领从功利之门出。一旦卡死在两道功利之门当中,那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就全都折在名利场,再也没有成长和提升的可能了。 写作,还是单纯一点好——一路前行,自有风景,一花一草,皆是收获。 作者简介:李晓贺,山区教师,任教学段和科目不定,喜欢读书、写作、旅行和美食,拥有自己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gd/10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扩散疫情警示,建议暂缓外出旅游
- 下一篇文章: 智能小黑板市场厮杀惨烈,小米生态链这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