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江四湖到东西巷、从印象·刘三姐到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近年来,一个个文旅项目给入夜的桂林增添了别样的景致与魅力。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拟定了个项目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桂林市阳朔益田西街文化体验区入选其中。

这一消息,给获批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桂林增添了不少信心。

1新地标入选国家级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依托一定区域内夜间景观环境,集合丰富的文化和旅游商业业态、特色文化符号和消费氛围,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综合产业集群。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今年7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并将统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和动态管理,加强对集聚区的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指导和支持集聚区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据了解,此次评选标准包括夜间旅游、餐饮等消费供给、文商旅综合体、高品质步行街、文创园区等新型消费聚集地,夜间特色景观环境、文旅地标和网络影响力,夜间室内外演艺场所、剧目甚至上座率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政策保障、文旅消费成效等方面。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选的阳朔益田西街文化体验区于年12月23日开业,周边辐射阳朔西街等范围,被誉为中国极具体验特色的文化街区、旅游商业新地标。如今,这里入驻商家达家,文化旅游、餐饮休闲业态在整体业态分布中占比近68%,是文商旅综合指数较高的景区。整个集聚区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便捷公交、出行体验上,均设置相关服务,均能满足游客在游玩中的服务需求。益田西街年吸纳客流量最高近千万人次,区域常驻外国游客较多,整个集聚区吸纳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超过人,年均夜间总消费占全年总消费的约65%。而这些优势,让益田西街在评选中成功入选。

2“夜经济”集合“新蓝海”

夜晚是白天的延伸,对于桂林文化旅游消费来说,夜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桂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底,桂林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在试点城市培育建设过程中,该局重点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文旅消费增长,而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桂林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发展夜间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夜间经济的繁荣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夜间经济也是推动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夜间经济繁荣程度将直接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

相关调查和媒体报道也印证了这一观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合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城市消费“新蓝海”的夜间经济,已成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95后年轻人是夜间经济的主力人群。据央视报道,夜间消费最近几年都保持了17%的增长速度,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超过30万亿元,预计年将增至36万亿元。

据介绍,根据消费者需求,夜间经济业态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以社交需求为主的剧本杀、小酒馆、运动馆等;以生活休闲需求为主的火锅、烧烤、夜市、电影院等;还有以自我提升需求为主的书店、文艺演出、剧场等。

业内人士认为,引入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概念,则是让夜间经济走向品牌化、集群化的关键。

3“夜桂林”蕴藏大潜力

事实上,桂林的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经济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广西已将“文旅+产业”融合和消费提振工程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提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而打造“夜桂林”,正是我市响应自治区号召的重要举措。

专家认为,虽然夜间经济持续升温,但目前看,我市夜间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低水平建设;有些地方不具备发展夜间经济所需客观条件,也推出相关项目,但配套的监管和服务却没有跟上。要想更好满足百姓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就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点燃“夜桂林”,未来肯定需要更多资源投入夜间旅游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打造桂林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好桂林特殊的地域历史、民俗和文化精华,针对不同的季节设计产品,以精准营销,有效增加二次消费。在充分挖掘当地的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有文化、有品位、有韵味的“夜生活”,带动游客广泛参与,打造桂林自己的“网红”夜间消费场所,壮大夜间消费市场。

桂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他们将指导东西巷参加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申报工作,并继续引导其他区域打造环境和配套设施,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设施。同时,注重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店一面,以此培育壮大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夜景、夜食、夜购、夜娱、夜展、夜秀、夜读、夜健、夜宿等业态。

记者庄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gd/1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