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毕业了,致我那已经逝去的青春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跳跳幼儿园毕业了。一般的毕业典礼,这个时候老师们都会在台上语重心长的讲一些期望,台下的同学们会抱头痛哭感慨时间飞逝。对我们成年人而言,毕业意味着又要跟一些人离别,也意味着会和新的朋友相识。此时的校园里,空气中应该弥漫的是啤酒的味道和离别的愁绪。但对于即将上小学的跳跳,这些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有的只是一场狂欢和盛宴。可以预见:在他记忆中最重的,肯定是那顿他眼中丰富的毕业大餐。 看着跳跳带着小小的博士帽兴高采烈的跑来跑去,仿佛又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是啊,十年了。就像我曾经在博士后记里写过的:人到中年后,十年八年都是一眨眼的事。翻看着十多年前写的毕业后记,不禁又回到了那个曾经青春激昂的岁月,想起了十多年前毕业季的夏天。 和很多同学不一样的是,虽然是硕博连读,但我的后记却有两篇。要说缘由,说来有些话长。 话说当年刚开始读研的时候,就认识了王CC(那时候的王CC因为年龄的关系,在我同学和朋友眼里还是小朋友)。当时的我,本来没有继续留在母校读博士的打算。不过那时的王CC,却是全年级的学霸,保研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考虑到找个合适的女朋友不容易,所以就决定留在母校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决定了读博之后,却发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我们是导师的第一批博士生,所以对我们的要求是最严格的。按王CC的说法,刚认识我的时候阳光灿烂,但决定读博之后很长时间觉得压力太大,没有真正轻松过。 说实话,我是个潜意识里危机感很强的人,从读博士的第一天开始就想着怎么毕业和如果毕不了业的出路。所以,在正式开始读博士之前,就申请了硕士提前毕业,其初衷是如果博士毕不了业,至少也有个硕士文凭。幸好我的导师很开通,直接批准了我的申请,不过也告诫我:提前答辩风险很大,要求会更严格,所以让我一定要做好项目、发好文章、写好论文。 硕士期间,因为我做的项目和硬件相关,为了满足我的实验条件,我拜托在北京的室友老樊给我在中关村采购各种元器件。那时候正赶上非典,按老樊的说法,他每次坐着空荡荡的公交车去中关村的时候,都觉得很悲壮,而且很多店铺都关门了,只能从柜台上的小广告找详细的联系方式,然后电话无数次才能买到需要的元器件。不过,总算好事多磨,在很多老同学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我的论文,等到了答辩的那一天。 因为我们属于提前答辩,答辩结果对读博士没有直接影响,所以是在所有正常毕业的硕士同学都答辩完后另外安排的,按导师的说法,提前答辩要求更严格。为了保证答辩质量,当时的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我们通信工程系的系主任担任。那天,我专门收拾打扮了一下:白色的圆领T恤,外罩短袖衬衫,自我感觉意气风发。不过答辩的时候,系主任不停地问问题,搞的我最后非常狼狈。答辩完后,系主任叫住我说:“你看,你今天答辩,我们都很重视,我还专门去做了个头发。再看看你,上去答辩连衬衫扣子都不系,太不正式了。”顿时,我恍然大悟,才知道为什么系主任问了我那么多问题。不过,结果是好的,硕士答辩顺利通过。同时,在王CC的帮助下,完成了我那篇文言文版的《硕士论文后记》。 过完暑假,开始了博士生涯。却没想到,一系列的变故打乱了我们原来的计划。王CC去北京工作,留下我一人在母校读博士。为了顺利的博士毕业,每天往返于实验室和宿舍之间,当初的辛苦迄今还历历在目。不过回想起来,那也应该是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而陪伴我的,除了老师和同学,还有“溜达”。 “溜达”是一只京巴和土狗的混血,仅有一只眼睛的流浪狗,是实验室低年级的同学在草丛中发现后送给我的。刚看到“溜达”的时候,“溜达”才刚满月,用那他仅有的又大又圆的眼睛警惕地看着我和室友,全身脏兮兮的毛没有一点光泽,偶尔从嘴里发出几声呜咽声。室友怜爱的看着这只受伤的小母狗,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他咋这可怜呢?”。就这样,在室友的影响下,“溜达”就成了我们的密友。后来我们带“溜达”去打疫苗的时候,医生说可能是“溜达”小时候调皮和其他小狗打架,弄坏了眼睛,所以才被原来的主人遗弃的。 “溜达”的名字其实也有典故。当年星球大战很火,我和室友每天在实验室里反复的看,对其中的“尤达大师”颇为崇拜,所以就先给起了个“尤达”这么大气的名字,不过叫着叫着,就变成了“溜达”,而且更顺口,所以“溜达”就成了流浪狗的大名。 室友对“溜达”的溺爱在我看来已经有些超乎想象:每天都会一大早去教工食堂买那个传说中的肉包给“溜达”吃,要知道,教工食堂的肉包因为皮薄馅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次外出吃饭的时候,还没等大家动手,室友总会说,这个菜是给“溜达”点的,大家少吃点…就这样,在室友的娇惯下,“溜达”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喝酸奶都只喝光明的,对蒙牛都不屑一顾。而我,就只能承接一些给“溜达”剪指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不过,“溜达”对我们的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每天他都会趴在窗台上等着我和室友回来。每次晚上带他跑步的时候,他都晃着圆滚滚的肚子,快速地捣腾着他的小短腿以期跟上我们的速度。偶尔,我们也会带他去实验室,他就老实的趴在旁边的电脑上看着我们码字、做实验。毕业的时候,我和室友分到了一个研究所,就把“溜达”留给了实验室的师弟。不过,后来还是不放心,在王CC的建议下,最后请老丈人专门去了趟学校,把“溜达”接到了乡下。 就这样3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各位师兄弟的帮助下,在溜达的陪伴下,现场实验顺利完成,紧接着文章也发了,专利也有了,这时候我才放下心来,觉得终于能顺利毕业。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博士论文。当然,答辩的时候我也不会再穿我自认为帅气而不够庄重的着装,也才有了最后那篇《十年》的博士后记。 《十年》这个名字的起源有几个含义:首先是我在母校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前后十一年,去除中间工作的两年也有九年,所以靠“十年”来凑个整数;其次,当年在网上有篇很火的文章《大学十年》,作者是原来老东家上海贝尔的前辈林锐博士,其文风和技术水平都是我的偶像,所以借用了他的题目;再就是那首让陈奕迅成名的“十年”。据说,一开始陈奕迅坚决拒绝翻唱《十年》的国语版,幸好当时英皇公司坚持,他被迫就范,没想到却因此走红了。 最后,附王CC给跳娃幼儿园写的毕业致辞,以及我的论文后记,以感谢那些帮助过跳跳和我的老师同学们。无论你们在哪儿,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 硕士论文后记 珞珈钟灵,花开花落;东湖毓秀,云卷云舒。叹白驹过隙,又闻蝉鸣。伏案多时,内心惴惴不已,深恐有负众望。而今有此拙作,企待赐教。虽殚吾之精,竭吾之力,未敢贪为己功。吾师,吾亲,吾友之功,无一时敢忘。 程门立雪,乃始授良师门下。师从文必洋先生,实吾之大幸。经先生言传身教,获益匪浅。非得学问二字,更得治学为人之道。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得先生所授之道,必可终身受用。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弟子不敢妄自居高,唯愿不辱师名,于心安矣。细思之,亦常得柯亨玉、吴世才、杨子杰、石振华、田建生、吴雄斌、高火涛、陈泽宗、程丰、万显荣、严颂华、黄华萍等各位良师热情指点,传道、授业、解惑尽心竭力,倾囊相受,余皆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常念双亲茹苦,舐犊情深。痴长二十余载,竟无一日返哺。每念及此,愧不能言。父之教诲在心,咫尺天涯;母之叮咛在身,天涯咫尺。山长水阔,树高千尺;枝叶益展,思根益甚。日追旅思,夜黯乡魂,不忘亲训。男儿志在四方,思亲之苦,唯哀而不伤,日夜铭记,丝毫不忘。望以成功立业为至孝,聊报春晖。 君子之交淡如水,如吾友胡晓君,远隔重洋,然相知甚深。老戴、小邱、老樊、大马、黄海、丁汉华、李国林、华龙、邵富晟等均在异地,虽不能见,然相帮相助甚多。弟常忆往日对酒当歌,纵情谈笑,实乃人生幸事。偶有心神困顿之时,得诸友相慰相帮,往往豁然开朗,受益颇多。古有高山流水谢知音,今吾愚钝,无以为谢,惟以感恩之心,倍加勤勉。 同窗诸君亦相助颇多,周浩、老魏、时玉彬、小唐、小包、蒋铁珍、胡松、张翼、常丽娜、李辉、陈志龙、龚子平、罗郁杨、李国玮、晓辉、老白、邓巍、雷、晓雄、周江涛、黄亮等等及所有挚友,汝等倾囊之助,吾毕生难忘。 室友情深,更不得不谈。王玉皞、程宁、小凡、袁飞、老肖,资助甚多:于惑,指点迷津;于恙,嘘寒问暖。点滴水恩,泽田润心。 身得众望,吾感恩之余未免惶恐不安。虽稍有绩效,亦不敢自得。定力求再接再厉、进德修业以孚众望! 谨以此文,敬献吾之家人及小朋友! xmg 癸未年.丁巳月.癸卯日 于珞珈青年楼! *************************** 十年(博士论文后记) 这是一篇筹划已久的文章,却一直没有动笔。很久以前,我就想以此文来总结我的大学生活。因为这个时候,我的大学生涯,也要开始倒计时了。初从遥远的北方鹿城来到这个典型的南方名校,那个17岁的少年兴奋而惶恐的心情还能清晰地闪现,而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记得张爱玲的小说里写道:人到中年后,十年八年都是一眨眼的事;而年少时,三年五年便可以是一生一世。在我的人生中,最青春激昂的十年,留在了这里;留在珞珈山上登顶望空的豪情万状,留在桂园陋室日复一日的笙歌乱语,留在星湖水畔披星戴月的隐忍热望……这一切的回忆,注定会嵌入我的灵魂,无论以后身在何方,都必将伴随我,让我为之神伤想往。 光阴虽是无刃剑,滑过心头已留痕。千头万绪中开始这长篇流水。谨以此文纪念韶华,并诚挚感恩于给我的生命都带来或喜或悲但都让我获益良多的人们…… 亲人篇 我是个恋家的人,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唱起那首陈百强的“念亲恩”,我一直认为这是我唱的最好的一首歌。我的父母都已经退休在家,还有年迈的姥姥需要照顾,可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我却一直在外,没能尽到半点孝心,只能靠家中的姐姐替我尽孝。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电话,听不到家人的声音会不会轻松一点。每次听到家人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心底只是深深的愧疚。父母含辛茹苦,将我抚养成人,给我创造各种条件让我读书、工作,而我却没有机会给家人半点回报。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学校读书,工作时间不过2年,现已年届三十,却还要让老人家为我操心。电话里的声音,永远都是一样的慈爱,一样的亲切,但却是一年年的苍老。我常问家人身体好不好,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在他们口中一切都好,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我安心学业和工作。而我却常常不耐烦于父母的教诲和叮咛,经常惹父母生气。说实话,我的博士没有给家里带来任何实际的意义,只有当亲朋向父母打听我的近况时,才能从父母欣慰的脸上看到自豪的神情。孝经有云:立世扬名身后事,孝之终也。儿定当尽心竭力建功立业以为至孝。我也希望在今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家人共享天伦,以报答父母家人的养育之恩。几天前姥姥的脚伤了,现在的我,只祈求姥姥的脚能早日康复! 回武大读书让我有幸认识了愿意和我共渡一生的妻子。现在想来,拉面馆相识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一刻,让我相信有所谓的一见钟情。直到现在我都相信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说实话,我是个不善经营爱情的人,我会追求浪漫,却常常肆意挥霍难得的感情。我的自以为是、大男子主义、粗心大意,给你带来的伤害,屡屡让我们的爱情濒于破灭的边缘,不过幸好,妻子每次都体谅我、原谅我、给我机会来弥补我的错失。到今天,我们相识、相知、相恋已近五年,很多时候我都将读研时的苦闷转嫁在了你的身上,现在想来,是你的宽容和谅解让我们的感情得以继续,也是你的温情和支持让我有动力走到今天。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得意也好、失意也罢;无论是富贵贫穷,我们都可以一起面对,我会给你我所有的最大的幸福。 恩师篇 文必洋老师是我读研期间的导师,这也是我大学十年最大的幸运。我自知是生性驽钝又勤勉不足,攻读学位一路行来,常常倍感艰难,而文老师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作为文老师最不成器的弟子,文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包容,才让我有机会走到今天。经先生言传身教,才有今日顽石开窍。先生对我的教诲不仅在于如何作学问,更在于如何作人。而我,虽尽心竭力,却也自觉无法让先生满意、放心。现在想来,他日若能得先生学识之万一,必将终身受用,万事无忧;而先生治学为人之道,更是我终身楷模。此时,唯愿不辱师门,以求心安。 苏祥芳老师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位导师,也是我进入大学以后第一个敬仰的老师。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苏老师在我失意时给我的帮助和在我得意时给我的告诫。只可惜,那时的我太幼稚、太简单、太不懂事,我成了苏老师一个不成材的学生。遗憾的是,我和苏老师相处时间太短,当我再次回来想向她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的时候,苏老师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然而师恩的厚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好的老师会让人感激一辈子、想念一辈子。 李晓蓉老师作为本科时的微波老师,是真正带我动手实践的第一人。也只有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去学着做一点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只可惜,我的基础太差,而且随着社会工作的繁杂,又渐渐成了口头英雄。不过还好,在李老师心目中留下了“好学”的印象。从那时起,李老师的鼓励成为了潜意识里有些自卑的我前进的动力。 今生有幸,让我在武大认识了很多帮助我的老师。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楚的记得本科时,学工组刘村老师和杨志老师为我考研和找工作所做的努力;读研时,研工组孙萍老师和王中全老师在我女友遇到困难后对我的劝慰;资料室何建平老师和李萍老师只要一有新书就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我,给了我在读研期间更多的便利......所有的一切,我都将铭记于心,虽然很多事情在各位老师眼里只是件小事,但对我而言却是难忘的记忆,希望在今后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可以再次向所有帮助我的老师说声谢谢! 自我加入海态以来,得到了实验室吴世才老师、杨子杰老师、石振华老师、柯亨玉老师、田建生老师、高火涛老师、吴雄斌老师、陈泽宗老师、万显荣老师、严颂华老师、程丰老师、黄华萍老师的热情指点和帮助。如果没有各位老师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根本无法完成我的学业。 在此,让我对各位老师说声谢谢! 挚友篇 在我眼中,我从前的室友是我一生的朋友。老大和我是我们宿舍仅有的两个“从政”的人。不过和他比起来,我充其量只能是个合格的干事,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想我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我第一学年班长的任期。龙兄有我们寝室乃至全班最健硕的肌肉,时不时在我们面前炫耀,而我们经常在他隆起的胸肌上不怀好意的捏两下,然后狂笑而去。小邱一直是我眼中的技术天才,如何没有小邱在学术方面的帮助,我的博士至少要多读一年乃至很多年,而他的小资情调和对LYmm的支持也是我们经常拿来互扁的笑料。老樊一直是我们寝室最聪明的人,我到现在都会经常和别人炫耀他的光荣历史:每天十点下自习之后直接到录像厅,然后在年末接着拿奖学金。林鸣一直是我们寝室最帅的一个,也是生性腼腆的一个,不过时世无常,一段让人羡慕的网恋和非凡的技术天分让他在Oracle的生活倍加滋润。袁巍有着和老樊一样的资质,却一直感叹在中科大的苦行僧生活,每念及此,常常羡慕我在武大的悠闲,不过最让他挂念的还是那个从未说过话的政院mm。大马和我一样姓马,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素食主义者,每次请客,大马都是最郁闷的一个,但是这并不妨碍大马的体重直线上升。幸好有各位室友时刻对我的警醒和告诫,才能让我一直保持还算清醒的头脑,才能让我认识自己到底该做什么。 王玉皞是我本科、硕士、博士的同学,仔细算来我们在一起已经呆了十多年。有时候真是纳闷,两个人居然可以在一起呆这么久。事实上我是一个自以为是,很难相处的人,而王玉皞对我的宽容让我们有机会成为十年乃至更久的朋友。考研时,我对王玉皞大发脾气,幸好王玉皞不会记在心里,否则我会失去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袁飞是我读研时的室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袁飞这样的好男人。袁飞学识渊博、性格温和、长得也帅,最难得的是做得一手好菜。袁飞对人的好是没理由的,从本科到现在,所有的老师乃至门房的阿姨们对袁飞都是赞许有加。和袁飞在一起久了,想发脾气都找不到借口。因此,我经常宣称,如果我以后生个女儿,一定要让她找个袁飞这样的男友。幸好,以后还可以有机会和袁飞一起工作,这也是我今后的幸运。作为学生干部,让我有机会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说实话,我都忘了是什么样的场合让我们成为朋友,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好朋友。现在想来:和周浩、李国林半夜在操场上对酒当歌的激情,和程宁、邵富晟、丁汉华在考研结束之后借酒浇愁的惆怅......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现在大家虽各处异地,不能时常相见,却也得到了你们更多的帮助。每次当我郁闷无助、痛苦彷徨之际,是你们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坐在这里,完成今天的学业。可能是我的表象“欺骗”了很多朋友,让大家认为我是很有“抱负”的人,直到现在还有朋友在等着我和他们一起创业。可事实上,现在的我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和动力,现在的我会是一个很好的追随者。古有高山流水谢知音,今天的我,没有任何资本可以报答各位对我的厚爱,只希望以后的我不会让大家太失望。 同事篇 虽然我在上海只呆了两年,却也有幸认识了许多终身难忘的朋友。那时候虽然工作烦劳,却也能自得其乐。公司旁边的游泳池,成了我和小胡、小易、小边下班后常去的地方,而“要得”火锅店也就成了我们游完泳后固定会餐的地点。他们三个都来自成电,所以对正宗的四川火锅情有独钟。而我,就这样被他们拖下了水。小易的羽毛球打的极好,据说参加过大运会,也就顺利成章成了我的师傅,只记得那时我们经常去上体馆打球;小边的工作认真和细致是无人能比的,作为同一年进入公司的同事,他的上进和好学常常让我自叹不如;小胡是我离开上海以后见面最多的人,主要是因为他的工作关系让他有机会往返于上海和武汉之间,而他的每次到来让我都像过节般幸福,可以跟着他混吃混喝。 张峰是我在上海的另外一个好朋友。去上海之前,已经有人和我说过上海人的精明和难缠,不过张峰不是。那时候我们同居陋室,住在徐家汇旁边最破旧的宿舍里,每到周末,张峰都会给我们展示他的手艺,直到现在我都怀念他给我做得地道的上海菜。张峰的人缘很好,记得年欧洲杯的时候,初来乍到的我根本没有很多朋友,也就少了很多看球的地方,只好由张峰带着我往返于各个球友的宿舍里。现在想着张峰绞尽脑汁找地方带我看球的场景,仍然觉得感动。 时蔚并不是我的同事,因为最开始我在贝尔的时候,他还在杭州;等他回贝尔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了武汉。但是,我们的相识却从工作中开始。自从我们在浙江认识之后,根本没有太多的机会在一起相处,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难得的信赖。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时蔚及时援手,让我有机会继续读书,而那时候,我们只相见过一面。直到今日,我们聊天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会问他:你怎么那么容易相信我,要知道,我回去以后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我。每次,时蔚都会笑,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每次听到这些,我都很感动。幸好我是个好人,幸好我没有让我的朋友失望。 同窗篇 算上邓巍,文老师在我们这一级一共有5个弟子。我们一直认为,邓巍是我们当中基础最好的一个,只可惜邓巍硕士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没有继续我们的同窗生活。不过,现在看到邓巍,还能感觉到他固有的聪明和睿智。老白是我们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我们中工作最认真的一个。老白给我们的压力是无形的,看着他一直努力勤奋的工作,你总是会担心被拉的太远,只好跟着他一直向前。Hanks在我眼里完全是幸运天使,只要有Hanks在,我的现场实验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好的结果。除此之外,Hanks还是我很好的玩伴,从网球到排球,从打牌到唱歌,Hanks在各方面的天赋让我不得不服。雷是据说和我长得很像的一个,因为不止一个老师混淆过我们俩的名字。我们曾经相互比较过,实在找不出哪个地方可以让人“误会”,不过沾上一点雷的帅气对我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和这些同窗比起来,我基础不如邓巍,勤奋不如老白,聪明不及Hanks,踏实不如雷,唯以“笨鸟先飞”告诫自己,以免让文老师失望。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有机会完成我的科研工作。只可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太谦虚了,只能听到对对方的夸奖! 我是个幸运的人,能得到同窗师兄、师姐的眷顾。小包人在北京,却时常给我讲解射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动态;铁铁身处上海,却能在FPGA方面替我把关;李辉虽学业辛苦,却仍在为我的就业奔忙;胡松无论在深圳还是上海,都能时刻给我鼓励。几位师兄、师姐对我的关心,让我感动至深。 如果没有王才军、严卫东和沈伟的帮助,我不可能按时完成我的博士论文。现在的他们比我有更好的基础。王才军对技术的专注是我所没有的;而严卫东虽然从事很多的社会工作,却没有一般学生干部特有的浮躁,总能按时完成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种让人觉得放心和踏实的特质殊为可贵;沈伟特有的聪颖和好学常常让我感叹于现在低年级同学的实力和冲劲。正是有了他们,才可以顺利完成文老师交给我们的科研任务。请你们原谅我有时的粗暴,那只是我的性格而已。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都会取得让人为之骄傲的成就。 实验室的徐博、何秘,谢谢你们经常陪我吃饭、娱乐,让我不至于觉得太过孤独;谢谢小熊、阿桂、老董,我们虽不亲密,却也是难得的朋友。感谢实验室所有已经毕业的和没有毕业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和你们在一起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们的缘分。 结语 伏案多时,内心惴惴不已,深恐有负众望。而今有此拙作,企待赐教。虽殚吾之精,竭吾之力,未敢贪为己功。吾亲,吾师,吾友之功,无一时敢忘。身得众望,吾感恩之余未免惶恐不安。虽稍有绩效,亦不敢自得。定力求再接再厉、进德修业以孚众望!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我爱你们! 谨以此文,献给文老师,感谢您五年来对我的恩情教诲,希望我的论文可以让您满意!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爱我和我爱的朋友们,相信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踏上答辩台的我,我不会令自己失望!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我没有机会说声谢谢的人,谢谢你们! .4 最后附两张照片,大家猜猜看:谁是跳跳?谁是马先生^_^ (中间是幼儿园的王老师) (中间是我的老师文必洋先生,文老师当年的四大弟子,毕业后去了四个中电和中船的重点研究所,迄今只有我一个人转行当了逃兵,其他同学都已成为国防领域的中坚力量和专家泰斗…) 回复数字,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2.关于死亡,人生的必修课 王CC 4.怀旧情怀 马先生 11.别总拿国人素质说事:在英国生活的感受 凌燕 12.放松,且有控制地放松 王CC 15.别让孩子磨灭你的美 王CC 19.燕十三郎诗词集:远方 燕十三郎 24.减肥?我要的是morethan减肥 王CC 31.爱情不过就是一场纳粹 王CC 32.美味月子餐,吃出好气色 王CC 34.魔镜魔镜,makeawish 王CC 40.手捏着六便士,可知那月亮在何方? 王CC 41.无用的时光是灵感的源泉 王CC 49.皮囊 王CC 50.禅与上班路上的小麻雀 王CC 53.情深不寿 王CC 59.穿红裙子的小女孩 王CC 61.鸡汤再补,也只能自斟自饮 王CC 67.苍茫的自由 王CC 70.一个人的朝圣 王CC 72.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王CC 76.快乐像小鸟抓不住,不如多读三本书 王CC 82.如果只剩十年的生命,你会像今天一样活吗 王CC 83.你的起点,是我们两代人奋斗的结果 王CC 对类的话题也感兴趣吗? 回复“目录”获取所有文章列表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gd/6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88812郭亮挂壁公路绝壁雄心王
- 下一篇文章: 军人配眼镜镶牙都能报销最新福利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