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实现鲍挺华何洋

一、林间的小孩

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初细读了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所写的《林间最后的小孩》(《LastChildintheWoods》),在他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

作者为救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重新建立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包括种植和园艺,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野外垂钓和野外动物观赏等。

由此,笔者希望探索一条与国内大多数儿童乐园不同的设计方式,以恢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返璞归真,走进自然。同时面对这类旧园改造项目,也以务实态度探索一条设计微创新的途径。

二、困境解读

2.1项目背景

随着西湖申遗成功,杭州少年儿童公园作为西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的改造与提升迫在眉睫。目前,以未来世界、嘟嘟城、烂苹果乐园等为代表的儿童游乐场所在杭州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距杭州不远的临近城市又有hellokitty乐园(安吉)、迪士尼乐园(上海),恐龙谷(常州)等大型的国际化主题乐园。这对目前设备陈旧、器械简单的市政公园性质的杭州少儿公园在设计与经营上都形成了不少压力。如何找准少儿公园的定位,错位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2.2现状概况

杭州少年儿童公园东临虎跑路,南连动物园,西傍虎跑后山,北邻满觉陇村,占地12hm2,地形高差较大,约有40m左右,主要由二个较大的谷地和山林构成,在山谷中还有一泉活水,系虎跑泉的分支。公园的特殊性在于这块场地曾经是为另外一个公园——满陇桂雨公园量身定做,年之后才把原来在清波门的少儿公园搬来此地,购置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放置在山脚的平坦地和山上零星的平台上,场地总体上未做大的调整。

因此,整个公园的原初设计是以桂花文化为脉络展开的,如月洞景墙式的大门,仿古建筑丹桂苑、金粟廊,以及“太阳广场”“广寒宫”等小节点。

山上密植了大大小小不同品种的桂花,也包括香樟、杜英、楠属、栎属等植物,林下多为八角金盘、洒金珊瑚等喜阴植物。得益于山谷地形,每年秋季桂花盛开时香气满盈,会吸引部分游客(因为儿童公园收费的原因,大部分游客会选择附近的龙井村、满觉陇村去喝茶赏桂)。但在其他季节,大量常绿树种导致山地林相较为单一,郁闭度普遍较大,光线昏暗,对儿童基本没什么吸引力。

总之,同一场地,两个公园,是现状中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将以桂文化为主的服务老年群体为主的公园转变为青少年和儿童喜爱的场所,并使二者融为一体,使其相互裨益,是改造规划首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

三、整合与创新

通过对现状困境的解读,再结合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的思路,我们提出了少儿公园改造的定位——服务少儿群体,传承桂花文化,发挥生态教育功能的国内首个以回归自然为导向,以四季芳香为特色的感官体验型少儿公园。

3.1自成天然之趣——

利用和发展场地现状:因山就势·随曲合方

现状基址背倚虎跑山,溪谷清流,峰峦竞翠,是一处建造与自然融合的儿童园的理想佳地。规划可以充分利用基地原有自然之势,润饰细作,因地制宜展开功能分区设计,把天然之趣的一面呈现给公众。

柔化中轴规则的线条,设置撒欢坡、声音嘉年华、绿剧场等增加趣味感。与此同时,利用中轴两侧的2个天然溪谷营造情趣各异的自然体验,南侧间歇性流水溪谷,通过驳岸改造和植物配置营造芳香蝶谷景观;北侧溪谷利用虎跑泉活水设计冷水花园、岩石沙滩园等,营造山泉乐谷景观。

以现有中轴和2个溪谷为核心,向四周拓展,东侧平缓区域集中布置各类游乐设施,南侧利用原有游乐设施搬迁后的错落台地筹建国际童趣花园展区,西侧则保留现有林地,适当点缀树屋、空中栈道等低干扰的游憩设施,北侧集中古典亭廊和各类桂花品种,整合为桂文化休闲园,并增加芳香迷宫、香草花园、科普中心等新景点设施。

3.2回归童真体验?——

梳理和规划景观体系:回归本真·亲情互动

以儿童的感官体验为核心,利用现有自然山水和植被设置设计体验型的儿童活动场地。视觉体验上有绿剧场、芳香蝶谷、国际童趣花园展等;听觉体验上有声音嘉年华、山泉乐谷等;嗅觉体验上有桂博园、芳香迷宫、香草花园等;触觉体验上有岩石沙滩园、撒欢坡、动物总动员等;味觉体验上有迷你农庄、一亩园茶寮等。

同时,在这些景观节点中增加树林采蘑菇、树藤荡秋千、蝶谷追蝴蝶、沙池玩泥巴、溪流抓小鱼等体验性环境,引导儿童与大自然互动。对家长们来说,童年的记忆总是会不经意间被某种感官刺激所唤醒,让家长们参与到游戏中不仅能帮助家长们与孩子互动情感,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久违的童年的味道。两代人的童年相互交错,体味一样的童真和快乐。

3.3品味四季芬芳——

升华和提炼景观意境:芳香之旅·蟾宫折桂

依托原有满陇桂雨的特色,增加芳香植物品种,延伸和拓展为四季芳香的少儿公园。春季,以玉兰、樱花、含笑,结合月季、郁金香等花境植物营造芳香植物景观;夏季,以栀子、合欢,结合藿香蓟、鼠尾草、薰衣草等花境植物营造夏季芳香植物景观;冬季,以蜡梅、梅花,结合三色堇、结香、茶梅等花境植物营造冬季芳香植物景观。在秋季,为芳香植物展览的高潮,以桂花为主题,可以通过营造不同的桂花种植生境和游赏设施表现桂花的天然乐趣,如山涧赏桂、水中桂影、蟾宫折桂等。

四、规划与设计

4.1总体规划

基于以上思路,少儿公园将形成“一轴两谷四片”的景观格局(图1,图2)。

△图1设计总平面图

△图2功能分区图

4.2情境设计

受西方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的启发,结合现有场地特色和未来新增景点,规划了月宫兔漫游满觉陇的情境故事,以兔子和它的小伙伴们串联各个景区景点和主要游乐设施,形成多条有互动活动的情境游线。

这些互动游线有长有短,可以根据每年的大型活动需要穿插增减不同的故事情节,做到寓教于乐,常游常新,并可在后期开发动漫、玩偶、图书等相关衍生产品。

4.3节点设计

4.3.1入口改造

现有大门是满陇桂雨公园的遗留物,以传统景墙结合月洞门作为主体造型。改造以树穴兔踪为主旨,结合现有的水杉林、木年轮,增加彩蛋、树桩、岩穴、藤蔓,营造神秘、欢乐、有趣的氛围,并以童话小镇局部一角的形象设计了游客服务中心、小卖、餐饮等业态设施,隐在现有的桂花林中,与树穴兔踪融为一体。

△图3改造前后的入口景观对比

4.3.2中轴台阶改造

现有台阶中轴对称,古朴庄严有余,轻松活泼不足,改造以缀花草坡为主体,以砾石枕木坡道替换石台阶,并在草坡上设置半躺的月宫兔滑梯雕塑。

△图4改造前后的中轴台阶景观对比

4.3.3绿剧场

现有太阳广场铺装面积过大,拟把外围一圈改造为草地,在草地中增加浮游的河马等情景雕塑,与现有的旱喷相得益彰,在草地外围增加台地式的座椅来围合空间。

△图5改造前后的绿剧场景观对比

4.3.4声音嘉年华

原有月亮广场的中央水池改造为下沉式草坪,在草坪上穿插各种颜色的管道,管道的端口是话筒和听筒,让孩子们体验声音传输的奇妙,草坪中央是一个神秘的音洞,可以不定时的播放森林晨雾、百鸟齐鸣、火山爆发、惊涛骇浪各种天籁之音,为孩子们探索声音世界提供一处绝佳的体验场所。

△图6改造前后的声音嘉年华景观对比

4.3.5冷水花园

北侧溪谷山上原有的虎跑泉余脉系低温冷泉水,四季冰凉冷冽,改造充分利用这个地质资源设计冷水花园。根据由上到下四个水池的水温变化,种植不同习性的水生植物,营造迥异的水生生境,总体色调由素雅渐次过渡到艳丽,成为独特的自然景观。

△图7冷水花园分析图

同时根据冷泉这一概念,将一些史前鱼类的卡通形象封存到水中的玻璃体中,吸引儿童观察互动,并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同时部分驳岸和矮墙用白色混凝土翻边模拟史前冰雪世界的感觉。

△图8童戏冰鱼概念图

△图9改造前后的冷水花园景观对比

4.3.6芳香蝶谷

南侧谷地充分利用原有溪涧和植被环境改造为芳香蝶谷,在植物方面增加蝴蝶幼虫喜欢的壳斗科和榆科树种;增加蝴蝶成虫喜欢的女贞、代代、柑橘等芳香树种及乡土草花,营造芳香和蜜源植物群落,逐渐形成浑然天成的芳香蝶谷景观。

△图10改造前后的蝶谷景观对比

同时在林间或溪谷中间放置各类趣味情境雕塑,如露珠、蜘蛛网、蚁穴等,利用丛林中的光影变化增加蝶骨的魔幻感和神秘感。

4.3.7自然演替园

南侧的山体规划为自然保护地,所以废弃的蝙蝠飞车场地改造为自然演替园,用于展示植物自然演替的过程和小动物的原生态栖息状态。同时,在林子边缘设计小动物观测廊、观测室,让孩子去了解并且尊重这种自然演替的规律,从中去发现自然之美以及感受植物生命力之强大。

△图11改造前后的自然演替园景观对比

4.3.8桂满天改造

改造现有的桂满天立面和屋顶平台,屋顶平台增加景天科的绿色植物和休息茶座,并以参数化语言进行屋顶廊架的设计,远望如同一层氤氲漂浮的雾岚(图12)。

△图12改造前后的桂满天景观对比

五、结语

杭州少儿公园改造工程规划设计的基址现状是艺术自然和原初自然的融合,我们在明确了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的主旨之后,根据山形地貌特征和使用群体的特点确定了公园分区,并利用原来满陇桂雨的基础,发展桂文化和芳香文化进行艺术的加工,同时引入情境设计的概念,游园如穿越于不同的情景剧之中,是一种创新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改造是基于现状的,充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接地气,能落实。

经过30年左右的城市化发展,新规划新公园的项目会日益减少,而老城区的有机更新,老公园的新改造会日渐提上议程。这些老公园曾经是城市的核心绿岛和市民的游憩交往空间,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著名园林专家施奠东老先生曾经针对本项目发出“改园更比改史难”的感慨。

我们在做这些项目时要比新建项目更加谨慎,更加务实,仔细调研和勘查现场,对现有空间场地、管网设施和植被群落做详细梳理。在通盘考虑的前提下,面向当下和未来,进行微创新,旧瓶中装入新酒,合理转换原有功能或置入新功能,以新材料新设施打造一些特色鲜明的新节点,或者保留旧节点和设施以延续历史记忆,但又要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新的空间场景之中,甚至赋予它们新的功能。

这种微创新比在一张白纸上从头画起更难,也更见设计师的态度和功力,杭州少儿公园的改造只是旧园改造的小个例,希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能潜下心来进行这种微创新的思考,以务实的态度面对当下旧城改造的热潮。

本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原杭州市园文局局长施奠东先生的热情指点和帮助,在此致谢。

杭州少儿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项目负责人:沈实现

项目组成员:何洋吴嘉振朱胜忠陈洁菡黄玄楼炫炭刘睿颖

本文原载于《中国园林》年第1期,此处略有删减和调整

作者简介:

沈实现

风景园林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系副教授/本来设计工作室主持人

鲍挺华

男/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花港管理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何洋

男/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

内容转载自

本来设计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sj/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