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小道竹中游,青青翠竹两山走,万亩竹海悠悠过,超凡脱俗入画中。”有一位诗人这样描绘莪山畲族乡。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杭州市最主要的畲族集聚地。这里历史悠久,早在光绪元年,便有文成、青田一带畲民迁入,相继建立畲族村落。在岁月的长河中,莪山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畲族文化。这其中,一批别具韵味的非遗项目让人印象深刻。今天,莪山畲族乡编辑的《畲乡民俗惹人醉》,将向大家介绍的彩带、红曲酒和畲歌,一起来看看吧~

 串起过去和未来的畲族彩带

  畲乡最有名的工艺品之一便是彩带,或宽或窄,系在腰间,尽显畲乡特色。虽是小小的彩带,但图案丰富多彩。以红、绿、黄、紫等色线与白线相间编织,就可变幻出“十三行”、“水击花”、“五字带”、“铜钱帮”、“万字花”、“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蜒纹”、“蝙蝠”等纹样。

  而且彩带编织时,宽窄随线的根数而定,有三双、五双、十三根、十六根、二十二根、三十二根、五十五根和双随(即双排图案)等,一般从五双到十三根线的较普遍。经线多则宽、经线少则窄,宽有2寸多,窄的不足半寸。彩带纬线基本采用白线,不论带子的宽窄,穿梭编织花纹图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线上,其余的编织平面花边。编织较宽或图案复杂(如“双随”花纹)的彩带,需精心设计,耗工较大,一般作为观赏的装饰品。

  编织彩带原先是畲族姑娘们必然比拼的技艺,一般是母亲传给女儿,婆婆传给媳妇。可如今,传人越来越少。

  彩带编织时没有特别的织带机,屋内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编织。若在屋内编织,就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凳脚、桌档上或屋柱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间,坐在凳上编织。要是在山野编织,可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小树杆或树桩上,另一端仍束在腰身,坐在地上或跪在地上编织。   

  不但编织方便,而且畲族彩带图案构思形象、质朴大方,在经纬之间,富有独特的民族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体现了畲族妇女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畲族彩带在畲民生活中用途广泛,并与畲民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畲族姑娘结婚时的嫁衣边角、围裙角或围裙带等都可用彩带装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作其它服饰的配物。在畲族婚俗中,姑娘定亲(订婚)日,男方把“定亲礼”送来时,女方的回礼除了白糖、桔饼等礼品外,还要回送姑娘亲手编织的两条彩带(也有回一条的),叫“定亲带”(或“定情带”)。

  畲族彩带,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才情,通过舞动的双手,将美好的生活、希望和对情人的爱恋织进这经纬之中,编织出一幅红红火火的生活画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

 香飘四方润万代的红曲酒

  畲族把农历10月20日称为酒的生日,几乎每家都会在这天酿酒,据说,这天酿的酒最清、最好。每年的农历十月,在村中行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酒香,随便踏入一户农家,主人总会热情地拉着你喝一碗自酿的红曲酒。

  红曲酒酒色艳红,酒香醇厚,一如当地民风。可别小看了这一碗红彤彤的美酒,它可是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暖胃之功效。新酿造出的高品质红曲酒的红色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红,酒放在玻璃杯里整个杯子通红透亮。红曲酒的酒香带有甜味,初尝者常会因为它的好味道贪杯而醉倒。

  这一传统酒业产品,根据史料查证及畲族长辈估计,已有多年时间,长期以来,畲族的先辈一直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红曲酒当作珍品享用和招待尊贵客人。

  作为酿制手艺代表性传承人,雷忠庆对酿酒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把浸涨的糯米放入饭蒸内蒸煮,煮熟后将糯米饭倒入大凉席内摊开,自然冷却至20度以下。“每百斤米的糯米饭与21斤红曲在大凉席中拌匀,之后放在大缸内,大致厚度占缸高度的70%,再在缸内倒入冷开水,比例是斤糯米的饭斤冷开水。”雷忠庆说得轻松,但其中的诀窍可不少。

  在进行搅拌后,再用搅拌棍插入中间,形成一圆孔,让其发酵。过二个小时用搅拌棍搅拌一次,把下面的全部翻上来,把上面的全推压到下面去,之后每隔一小时再搅拌一次,这样经五、六次搅拌,直止酒糟全部沉下去为止,再用大箩盖头盖上。“当酒缸内红曲酒全部澄清了就能饮用了,一般时间是20~30天,夏秋天只要8~10天。”他补充道。

 传统的畲族婚礼

  这台畲族婚礼演绎的是新娘嫁出门、去新郎家的过程。整个程序按畲乡风俗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踏路牛。按畲族婚俗,村里一天有两位以上新娘出嫁,后出门的寓意“走旧路”,就必须要牵牛去踏过,牛踏过的路又是新路了。如果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别家新娘走过,就索性牵牛踏过。

  跟在踏路牛后面的是吹着婚庆喜曲的吹鼓手,再后面就是一拔又一拔抬嫁妆的轿夫,以及挑着猪肉、米糕、家酒等礼品的迎新队伍,最后出门的是在伴郎伴娘簇拥下的新郎新娘,整支队伍一律是畲族民族服装穿着打扮。

畲歌,一偶素心的向往

  说到畲歌,便会想到畲族“三月三”歌节与食乌饭。而现在的“三月三”畲族的节日,则是为了纪念唐高宗时代爆发的一次畲民起义,表达了畲族人民渴望一方乐土,过平静生活的期盼。

  来客对歌是畲歌的传统迎客方式,有时候一对就是一整夜,半夜时主家烧点心招待所有在场者,一直唱到天亮,并且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歌神,以此祈求一年幸福平安。斗歌则是畲族人最具挑战性的玩法。一个“斗”字,如宋朝时期的“斗茶”,既有着一较高低的韧性,也有着朋友间的亲密打趣,极富生活气息。

  畲歌多以叙事为主,也不乏情歌。与春秋时期的“郑声”、汉晋时代的“乐府”、“子夜歌”和唐宋以来的“竹枝词”、“畲田调”一脉相承。歌词古朴自然,清新活泼,充分体现了畲族的民俗风情。

  桃花妩媚嫣然笑,人面桃花竞娇妍。园中笛音意袅袅,畲歌对唱情绵绵。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传递本民族的思想和感情靠的便是“歌言”,因而畲歌成为畲族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载体。有人说,一部畲歌集,也许就是一部畲族历史。

  畲族人以山为家,傍山结茅,自称“山哈”,取山客之意。他们耕耘于河谷,纵横于阡陌。竹林下,溪涧边,清婉嘹亮的山歌里,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故事。

  “清明时节百花香,看看那茶山绿茫茫。山上采茶的姑娘,看看那田中种田郎。”歌词质朴直白,却直抵内心所有的柔软。哪里有戏,哪里就有畲歌对唱,山哈们就往哪里赶。

  我们所听到的畲歌里,有深情,有淡泊名利,有真诚善良。

  人说最美四月天,人说钟敏毓秀之地养温和俊朗之士。在畲族的土地上,古老的民俗风情,滋养着畲族人的期盼,热情洋溢的畲歌,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瞧那姑娘颈间的盘扣,如系在心间的一缕心事。浓缩了畲族风情的发饰,摇曳着畲族的曼妙风姿。听那脱口而出的歌谣,承载了畲族人最美的故事。

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哦~

人间有味是清欢。

俯瞰这片江南好风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里是中国最美县城桐庐的一个秘境田园梦,这里就是莪山畲族乡。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