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纸深情告白杭州,为你我和北京分了手杭
本文作者: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微博:新世相:新世相,本文已经过原作者授权。 Sayings: 前几天,同事Cassie分享了一条新闻: 今年春季跳槽季,新一线城市首次超过北上广深,成为年轻人首选的城市。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杭州。 我身边也出现了这个趋势:越来越多同事、朋友告别了北京,去了杭州。 去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涨了28万,而同时,北京的常住人口比年减少了2.2万人。 这是40年来,北京第一次人变少了。 Cassie很想知道杭州到底哪里好。 她跟十几个离开北京去杭州的人聊了聊。现在我很担心她明天要辞职了。 那些逃离北上广去杭州的年轻人 口述:Cassie的朋友们 其实我一开始对杭州真的没兴趣。 在北京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会想,以后去成都养老。 直到我采访了这些离开北京去杭州的人,最后终于被他们说服了:为什么杭州比北京好。 现在我对杭州很动心。 完了,怎么办,好担心老板找我谈话。 1、有工作,也有生活: “在杭州,朝九晚五不丢人” 多少北漂都说过这句话:来北京是想要自己的生活,到了发现根本没有生活。 然后人人都习惯了这种状态:在北京,没有生活很正常。 朋友小羽形容自己几年前在北京的日子: “每天通勤4小时,很正常。谈创业、融资很正常,但谈到有谁买了房有了车结了婚,就感到不可思议。 当时有个女同事结婚怀孕了,就觉得哇塞,惊讶。” 另一个朋友Anny说,杭州治好了她长达两年的焦虑症。 她曾在北京做了两年运营,压力很大,“回到家只想躺着”。 年她离开北京到杭州,整个人都放松了很多: “没那么紧张,走路都不急。 我在北京市特别不爱坐公交,人太多。在杭州,我爱上了坐公交。 有很多路,想出门散步压马路,很快就能找到。” 杭州还有生活感。好多人跟我说:最大的感觉是周围居家过日子的人特别多。 小羽去了杭州一家著名电商公司,还是很忙,但心态变了。 工作之外,他开始考虑找女朋友、结婚、成家。会讨论去谁家里玩,谁谁谁生孩子了。 人生变得立体起来:“在北京不太关心别人的生活。在北京就是拼命,‘要有追求’。而在杭州,朝九晚五的工作也不会被鄙视。” Anny说以前在北京,自己像个民工。到了杭州,“我开始想好好打扮自己了。” 2、买得起房: “住进自己的大房子,皱巴巴的人生一下变舒展” 很多人去杭州的一大原因都是:买得起房。 虽然我们当初来北京,是为了梦想,不是为了买房。 我来北京三年了,现在跟男朋友租一个卧室,合租的人有3家。刚开始,觉得辛苦打拼很兴奋。可时间长了,住在局促的房间里,“呼吸都被抽干般局促”。 漂泊久了,总会累。抬头看看北京的房价,心更累了。 在北京连续交满5年社保有资格购房,新闻上说今年北京的平均房价是5.5万(还可能更多)。 身边有人选了更辛苦的方案:在天津或河北买房,在北京租房,周末回一次家。 但大部分人折腾不起。 朋友阿俊是前年离开北京去杭州的,现在满了两年,可以买房了。 杭州目前的房价3、4万左右,非主流城区也有2万的普通商品房。阿俊已经在计划了: “北京的房价让你有种够不着的感觉。在杭州你会发现,不用靠父母,你使劲踮一踮脚,可以够到的。” 有朋友在杭州买了房后,形容自己的状态:以前皱巴巴的,现在终于舒展了。 尤其在长期租房的状态下,房子成了北漂最大的痛。我也动心了。 3、落户不难: “杭州愿意接纳我,未来人生计划变得可执行” 想拿北京户口,比买房还难。 几种方法是:考公务员;找关系进指标很少的大型国企;或事业单位(还得是在京研究生才行)。或者和北京人结婚,10年后你能拿到户口。 很多在北京十多年的人、也买了房的人,因为没户口,都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小鹿已经在杭州落户买房了。 杭州政策友好:毕业生一般找到工作签了合同就能落户。非应届的连续交一年社保就行。 为了吸引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没社保没居住证也可以直接落户,连劳动合同都不需要。 包括小鹿在内的很多年轻人刚到杭州不久,就很快变成了“新杭州人”。 没办法,户口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结婚成家、孩子的教育机会。 更重要的,这意味着一种接纳。这是在北京得不到的感受。 朋友小羽年到杭州。他说:“在杭州,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一切都是可计划、可触及的,两三年就可落地、可执行。” 另外,杭州还有一条叫“投靠”的户口政策。如果你是独生子女,父母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将他们的户口迁到你的户头上。 楠楠去了之后,把父母也接到了杭州,户口、医保等福利都一起迁过去。 杭州有可预见的未来生活。 4、环境好: “在北京变僵硬的脸,都能被西湖的风吹软” 北京大、粗狂,因为要容纳效率和梦想,到处在建设,没空精致。 想要接近自然,得找周末坐漫长的地铁去公园,进去之后,满眼人头。 到了杭州,出门就是绿。阿俊说“自然”现在在他上下班的路上,频繁出现在每天的生活场景里。一出公司,烦恼就没了。 我前同事老程离开北京前,有一天正因为工作糟心: “当时说看看窗外风景宽宽心吧,一到窗户边,大雾霾,对面的楼都看不清。” 那一下的情绪,促使他下了离开的决心。 走时他有点不甘心,觉得没混好。但到了杭州,天气一好就忘了北京。 这个月他到杭州刚满一年。上周末同事约他去挖笋,他从没试过,跟我说“笋在地面只冒一个小尖儿,地下却有足球那么大一块。”感觉很新鲜。 我给他打电话时,他说: “这会儿在窗边跟你打电话,楼下绿油油的,不远处就有河。” 5、找工作不难: “机会越来越多,北京的经验还能为你加薪” 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比如阿里、网易的总部都在杭州,整个江浙一带几乎是国内电商行业的中心。 阿俊离开北京时,在互联网行业刚一年,工资只有多。 到杭州后,工资涨到了1万2。因为新公司看重他在一线城市积累的经验。 我的学姐和她男朋友在离开北京前,分别是品牌策划和产品经理,去杭州后,学姐进了全球强,男朋友去了准备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收入都涨了不少。 “在我周围的圈子里,从北上广来杭州工作,涨薪是蛮普遍的情况。 北京机会多,但门槛高,最好最大的公司很难给我机会。来杭州后,阿里、网易我都面过。 这边人才需求比较大,竞争没北京那么激烈,求职门槛相对低。” 加上杭州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成本都相对较低,收入可观的情况下,性价比就更高了。 6、人情味: “北京孤独又紧张,杭州连交通都偏温柔” 北京太孤独了。 倒不是城市冷漠,北京是热情的,尤其的哥能把你热情死。 但很难交朋友。第一没时间:人们来是为了奋斗,都忙着奋斗。想约个晚饭太难,总有人在加班。 还有距离。我住望京,我高中闺蜜住丰台,就算相约中间点见面,每人也要花一小时。 在北京,不住一个区,很难做朋友的。 阿俊去了杭州后,常去参加同事家的聚会,大家一起买菜、炒菜。这在北京,人们得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基本等于一年才能一次的隆重团建了。 杭州的城市也显得有人情味。 最有名的就是车让人,只要有斑马线,车就得停下来,不然要罚款。久而久之,这变成了城市的性格。 大家没那么紧张。“北京变个灯,后边司机会嘀嘀嘀死你。” 杭州还有个“一次性原则”:到政府机构办事尽量让你只跑一次。 阿俊去办暂住证,有个人差了项手续,工作人员说:跑一趟挺不容易的,我先帮你提交了,看能不能过审。 “要是在人多的大城市,多半让你走人。” 听起来太美好了。 Cassie写在最后的话: 说实话,采访完我挺纠结的。 很犹豫该离开还是该留下——毕竟北京能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是很难取代的。 恨不得再写一篇“我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来平衡一下。 但令人高兴的是:选择更多了。崛起的“新一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也一样纠结,我想说,不管是北上广还是杭州,还是其他新一线城市,最重要的是清楚它能提供的和你最想追求的东西是否对口。 有时离开可以有个理由,但留下只需要一个。 同样的,有时留下有个理由,离开,也只需要一个。 本文作者:新世相,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微博:新世相:新世相,本文已经过原作者授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2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六届杭州千岛湖有机鱼文化节暨中国内陆天
- 下一篇文章: 杭州父亲众筹九百万建自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