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l杭州独一份儿双浦小江藤器,回归
古朴苍劲、天然原味的藤编家具,因其独特的纹理、拙朴的造型、淡淡的草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成为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扁舟”。因此,一件精美的藤器不仅仅是单纯的家具,多数情况下,它更像是艺术品,一枝点缀家居情调的生花妙笔。 在之江双浦镇,有一种土生土长发展起来、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藤器产品,不仅深受都市家庭的欢迎,而且还登上了宾馆饭店、酒吧茶吧咖啡吧等的大雅之堂。这种藤器因产自小江村,人们都习惯地称其为小江藤器。如今,小江藤器已成为双浦镇一种小有名气的土特产品。 藤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家具,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永昌府志》等史料明确记载,藤的利用可追溯到唐代,迄今已有年的历史。而据宋代的《杨妃外传》、《鸡林志》和清代的《事物纪原补》等古籍记载,藤器的发展历史起码已有多年。 小江藤器的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的农村正在大搞园田化建设,机耕路两侧和杂地上都被农民种植了大量的柳条树。 为了开发当地丰富的柳条资源,增加副业收入,当时的红星生产大队(即现在的小江村)和杭州藤器厂进行了沟通协商,希望能在红星大队设立一个柳藤制品加工点。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大队选派了缪志明等四位年轻的村民去杭州藤器厂做学徒,学习柳藤制品的制作技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缪志明等4位年轻农民很快掌握了制藤技术,并回村当起了柳条编织的师傅。技术力量得到保证后,红星生产大队专门搭起了场子,申领了一本杭州红星柳制品厂的执照,从村里抽调了十来位农民,开始为杭州藤器厂编织加工用于农副产品和机器零部件包装的柳筐、柳篰等,这一度成了生产队里的一项副业收入。 然而,柳条制品在当时的市场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且经济效益并不太高,仅仅过了几年。这一行业就开始萎缩,与之相配套的加工生产便难以为继了。 年,他向工商部门申领了一本从事柳藤制品生产的个体执照,从周边招来了七八个农民,他边教技术边组织生产,把小江村的柳制品制作行业又重整旗鼓地撑了起来。市场是无情的,这种制作粗犷的产品并未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而且柳筐、柳篰功能单一,只能作为盛放物品之用,因而价格非常低廉。 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缪志明没有退缩和放弃,而是在冷静地分析了市场需求之后,大胆进行了产品的转型换代,从原来的柳制品生产转向藤制品生产。 脱胎换骨后的小江藤器,较好地吸收了古典实木家具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凸显了藤器制品的特有神韵,色彩典雅,触感亲切,气质沉稳,实现了实用和美观的完美结合,较好地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个性特征,因而在市场上显示出极大的竞争力,一举获得了由杭州市政府颁发的农产品金奖和杭州市新优产品奖,并被杭州市质量检测中心评为质量信誉产品。 过去的小江藤器生产完全依赖手工工具,可以说是标准的家庭作坊式加工模式。如今,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理念和技术设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更新和改进,相当一部分工艺引进了锯割机、劈篾机、磨光机、加热弯曲设备等机械化设施,产量及质量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小江藤器特有的加工工艺,如藤器的造型、编织、缠绕等,继续保留了能工巧匠手工制作的特色,使小江藤器既成为现代化的家具用品,又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手工艺术品。 作为杭州市唯一一家生产中高档藤制品的企业,红星藤器公司生产的藤器制品已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小江藤器还注册了“钱江藤器”商标,产品在杭州市主要市场都设立了销售和服务部,同时在深圳、苏州、上海等地开设了连锁销售点。 通过锲而不舍地打品牌、拓市场,小江藤器已成功地进入了浙江世贸中心、黄龙饭店、雷迪森广场、浙江国际大酒店等上百家省内外中高档宾馆、饭店、茶楼、酒吧、咖啡吧,产品从单一的家庭用具向家庭系列、别墅系列、宾馆系列、吧厅系列和办公系列扩展,材质也从原来的藤竹提升为全藤、藤木、藤麻制作。 几经波折发展起来的小江藤器,以它独特的魅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朴素清新、优雅恬静的田园气息。这朵盛开在家具业和装潢业中的小花,正向我们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一把蒲扇,一副竹席藤椅,泡一杯茶、抱一本书,晒个太阳,稳稳的田园小日子! 之江lifeg杭州之江新城第一生活资讯服务平台。为转塘、双浦居民提供本土、权威、全面的生活资讯服务。:kensun 长按上面图片可扫描我们 喜欢请点赞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2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杭州父亲众筹九百万建自然学校
- 下一篇文章: 11月24日,杭州西湖再掀时尚风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