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86398.html

春暖花开,又到幼儿园的招生季。

经历了疫情期间这一段漫长的居家生活,似乎每一个家庭都更渴望绿水青山的户外环境。所以今年的幼儿园探校回访,就从每天与西湖最核心地带无缝衔接的龙井幼儿园开始。

从幼儿园门外上山,分分钟置身于茅家埠的万顷茶园中。闻山野间鸟鸣,看春日采茶忙。

距离我们上一次刚开园时探访龙井,已经有些时日了。一年多以来,园方多了哪些沉淀,课程做了怎样的迭代,都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而今年新增的特色里,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森林课程。从英国伦敦请来了认证导师将常驻龙井,带孩子们在西湖深处的绿野仙踪里探索大自然。

关于龙井幼儿园的软硬件配置、师资、以及特色的英式EYFS体系,已经在上一篇探园文中详细讲到,可以点击回顾??别焦虑|龙井幼儿园,环境很杭州,学校是要复刻一个百分百的英国幼儿园!

逛茶园采桂花,茅家埠里学“买菜”

课堂里装满了“很杭州”的四季幸福

要说地理位置,在杭州能和龙井幼儿园相比的大概只有汪庄幼儿园了。但后者的入学门槛稍作打听便知,已经不是公办民办的问题了哈哈。

放上这张地图的时候,都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写私藏的西湖游玩攻略:门口就是茶园,背后靠着灵隐,几步就到杨公堤,最近的这片水域就是当年的上香古道……

每天接送路上,看尽杭州最美的四季。

第一次探访龙井幼儿园,家长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它的位置。除了每天能在氧离子充足的环境里上学,能不能把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利用好,也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所以今年我们回访的时候,首先就问到了这点。而这一年多以来,龙井幼儿园每周的outing课程也确实让很多受限于城市楼宇的家长无比向往:走茶园,摘桂花,逛茅家埠里的农贸市场……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茶园小道里

找四季里盛开在脚边的各色小花,找躲在角落里的小昆虫,为它们搭一个昆虫旅馆,路边菜园就能捡到成熟掉落的大丝瓜,剥开丝瓜看看里面是什么?

原来丝瓜也有瓜子,这是丝瓜的种子。

从户外课堂回到园区,老师带着孩子们用刚摘回来的桂花泡茶、做桂花糕。这样的应季工作坊的确是不会辜负杭州的秋色和春光。

一系列完整的课程设计,既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又来自生活中的小契机。无论是知识输入,还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都大幅提高。

具体来说,每一次外出课程其实都“隐藏”着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比如孩子们有一次去了茅家埠农贸市场学买菜,完成了不少跨学科任务:

认识蔬菜的形状,比如圆圆的卷心菜;

如何把一大颗花椰菜分给几个小朋友,黄瓜要多少钱?

在市场里找到“c”字母打头的蔬果单词:cabbage、cauliflower、cucumber三个

学到数字的应用:拿着现金,结账买单

自己去付钱,要学会主动跟店主沟通,买什么、买多少、需要多少钱。也要分得清钱,五角、一元怎么加减,还要会算账,储蓄罐里的钱并不是用不完的。

每个孩子都有“关键抚育人”,实现差异化教学

基于孩子兴趣的课程设计更有意义

我们看到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记录,无论是文字描述还是照片里的孩子,都兴奋且投入。很多家长对于民办幼儿园的诉求,除了语言上的侧重之外,就是怎样个性化地调动孩子们兴趣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更好地参与进来?

老师们说,从开园到现在,在落地EYFS体系的同时,“关键抚育人”功不可没。

在龙井,每五个孩子会对应一个Keyperson,也就是关键抚育人,由中外教来担任。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观察并记录孩子们日常在园期间的表现,并将这些细节与英国早期教育体系EYFS已经建立的评估标准做匹配。

上一次去龙井采访的时候,幼儿园已经针对EYFS体系开发了详尽的记录系统。当时园区新开,还没有大面地使用该系统。这一次回访中,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个系统的落地。

一年多的积累,翻开每个孩子的观察记录,都是她们的成长故事。家长也可以客观地看到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究竟是匹配同龄段的平均水平,有短板,还是超常。

每周至少两次,会有一对一的详细记录和评估单独发送给家长。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不少“连锁问题”,比如:有孩子从蒙氏园转来,之前经常做手工、操作教具却不爱运动,视力受到影响且入睡困难。对于观察到的问题,老师们会找到对应的方法来改善。比如在孩子专注地完成手工之后,单独引导她去户外浇浇花,再顺道玩一玩户外的设施。

又比如小朋友爱抠鼻子,还影响到另外的小朋友模仿,还有一些小朋友每次洗手马马虎虎,都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不好的习惯。

于是老师设计了“细菌的旅行”:让小朋友看看细菌病毒长什么样,讨论他们存在什么地方,再让孩子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金粉,撒一些在手心里,再搓一搓。在小朋友一起拉手唱歌跳舞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上已经是五颜六色的亮晶晶的一片了,桌上地板上也都细菌旅行的痕迹。

浏览了龙井开园以来的一系列课程记录,内容洋气且多元,让人耳目一新。老师们说,不少课程的研发还要感谢孩子们——因为是观察到她们正在探索这个世界时的兴趣点,才激发出的课程灵感。

比如在花园和外出活动时,孩子们比老师更容易发现各种昆虫。一天早晨,一个孩子发现了一只受伤的蜜蜂,她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树叶上,和另外几个孩子一起用一些树枝和叶子给蜜蜂搭建了一个帐篷。

老师也因此在花园里树荫下搭建了一个昆虫旅馆。常会有小朋友来的昆虫旅馆外观察,有哪些小虫子在里面居住,也会捡来果子放在旁边,喂养昆虫。

还有一次,老师们观察到,有两三个女生喜欢将降落伞的披在身后奔跑,把这当做公主带风的斗篷。每一次她们跑过,都有随风飘落的树叶。于是,老师们设计了一系列与“风力”有关的课程:

制作和放风筝--制作风车--从吹风机,吸尘器,大型泡泡机去探索不同强度的风力。

来自英国伦敦森林学校的资深导师将常驻

“森林学校”到底什么样?下周三他亲自介绍

今年回访龙井,最吸引我的亮点就是“森林课程”。

钻木取火、搭建木屋、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应该可以说是“高阶版”的自然教育课程。而原本只有参加营地教育时才能体验到的活动,接下去在龙井可以变成日常。

Oits老师来自英国伦敦,是认证的森林学校三级导师,在国外管理运营户外森林学校,也有丰富的EYFS教学经验。他希望能将纯正的英式森林教育在龙井幼儿园落地生根。

国外森林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如何把纯正的自然教育融入日常?我们请Oits老师分享了几个他在森林学校执教时的课程。

比如邀请孩子们来一趟“热带雨林冒险之旅”。

有一次Oits老师带孩子们出发去树林时恰逢下雨,打湿了树叶,鸟鸣却更清澈。于是大家停下来听,一些孩子忽然假装他们在雨林里听到了狮子、老虎甚至是蛇移动的声音。老师则立马通过表演来支持他们,并引导孩子们去实践“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些动物,应该怎么办”。并非要真正置身在热带雨林,而是用我们的想象力来提高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体验。

在整个冒险之旅中,老师还会利用机会教授EYFS课程,让孩子们数出小路上的脚印,或者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形状,都是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还有一个核心内容,是学会使用工具。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风险,也可以学习如何在使用中保持安全。

比如钢锯,家长们会觉得很危险,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但其实在老师的协助下尝试,对于参与的孩子们来说既兴奋又有意义的。年幼的孩子可以比较软的特殊木材,挖空树枝中心,将切割的木片做成珠子。有了这些珠子,就可以把它们串成一条项链、手镯或玩具。

对孩子来说,是满满的成就感。

关于更多“森林课程”的分享,Oits老师将在下周三(4.15日)19:30-20:30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亲自向大家具体介绍:

1)纯正的英式森林学校是怎样的,以及特色的森林课程案例;

2)将会在龙井幼儿园如何实践森林教育;

3)龙井幼儿园的外教师资团队,年最新的招生计划等信息等;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预约表单,或扫码添加招生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