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东莞水濂山脚下的圣茵园基地,突然冒出许多姹紫嫣红的朱顶红、山桃草、玉芙蓉、美皇冠、绣球、三角梅、凤仙、一串红、万寿菊、大红花扶桑……次第开放的花卉,在红车、紫薇、金叶佛甲草、金心露兜树、红巨人朱蕉、羽绒狼尾草、红朱蕉等园林植物的搭配下,分别组成一块块生机盎然的“小花园”,犹如春天般鲜嫩、灿烂,充满希望、生机与活力。这些“小花园”被称之为“花境”,全部由第二十六期花境师职业技能研修班的指导老师与94名学员共同打造。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书记张方秋研究员的话说,就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都聚集在这里了。因为全国花境专家委员会总共33个成员,这次给学员授课的就有六七个花境专家委员。这次建的花境,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显明的引领作用,属于标志性的成果和样板。活动由北京中绿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承办。打造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花境样板冬至刚过,正是北方冰天雪地的季节。但位于东莞市水濂山侧的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基地却一片火热。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基地,看到数十名花境师职业技能研修班的学员正与老师在“开疆拓土”,原先长满各种杂草的边角地,皆已平整光亮,堆下肥料,喷洒生物农药,盖上新土。学员们分工合作,正根据设计方案忙着搬运各种景观植物。经过一整天的忙碌,到下午,8个华丽多彩、精致典雅的花境,终于全部完工。在现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书记、广东省林学会理事长、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花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方秋研究员告诉记者,本次研修班学员来自黑龙江、辽宁、四川、安徽等全国10多个省,以广东为主。学员中有很多是以前参加过培训的,他们已经拿到三级证书,再来考二级证书,其中有很多是公司的总监、总设计师、副总经理等,说明学员的期盼很高。而培训的老师,应该是中国一流的,因为全国花境专家委员会总共33个成员,这次来授课的就有六七个花境专家委员。就是说,全国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共同聚集在这里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做的花境,是永久性的示范,把培训学员的作品放在这里比较,各种各样的花境的优缺点,哪些是最适合我们这里的,应该怎么样构造,怎么样维护。我们有8个组就有8个不同的组合,可能主体树种会相同,但是它的组合不同,就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整个生态文明建设里面,应该是最高水平标志性的成果,这是一个样板。”张方秋说。“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在东莞实地操作?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气候,在这里营建花境条件最合适,而且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5天4夜白天加晚上的培训、设计(大量的课时由学员晚上设计作品,并经老师认定),今天,终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设计图拿来现场实操。这次在圣茵园布置花境,每一个花境景点可能用二三十种花卉植物,再进行不同组合,整个做完,肯定有六七十种。”张方秋说。张方秋说:“学员至少要认知60种植物以上,才有三级花境师证。什么叫认知?就是这个植物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有什么需求?它开花是怎么样的?它叶子是什么样的?总的特性要全部了解;其次,对于花境的设计,要根据周边的基底环境,能在两三个小时内把这个花境设计图画出来;第三,在规定的两三个小时,要把它建出来。也就是说,你的设计能不能落地,细节是不是正确,配置比例是不是协调,美观性、生活习性是不是相一致?这个实操性非常强,设计师跟施工员要能融合到一个人身上,所以要有个花境小组来协作,有些人设计很强,有的人施工很强,设计跟施工融合在一起,那成了一个精品出来。”张方秋表示,要有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来指导花境应该怎么样维护,从对这种植物的认知,到花境的设计、施工、维护,要全过程了解,成为一个职业技能等级的花境营造师,就可以去独立完成花境建设了。如果能把花境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千上万,让他们从事景观建设,那我们的景观建设水平就提高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这次培训的目的。

对于花境的设计,张方秋表示,可以选择组合的变化,让它们变得更加多样性,不管是骨干树种或填充植物,前景中景后景的颜色配置、意境设计,都要跟当地的背景相适应。比如说,后面有一片森林,有一片湿地,跟周边的环境怎么融合起来,怎么表达你美好的意境?这个意境,既要说明有含义,又要符合生态要求,能够融合在一起,为什么要高低起伏,高的地方,土要深,高大树种能长下去;浅的地方,浅根花草能伸下去,成为一种立体的花境。所以,花境的理论、设计、施工、维护,以及花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是花境里要解决的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花境,具全球意义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花境问题,张方秋表示,这在全世界都很有意义。“因为在这个纬度带上,其它都是沙漠,我们这里是绿洲,欧美都是在这个纬度40-45度左右,它这个植物景观比较单一,花境的构成相对就比较均一。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你把这个纬度带上的花境建设好,要维持5年-10年能够继续有这个景观,考验就更大。当然,这里的设计要有多样性,我们能看到的千姿百态植被变化更丰富,所以,这里应该更有全球意义。当人们一打开窗,就能看到一个花境的时候,幸福感马上就上来了。而当你看到一片沙漠或者是只有一片纯绿色的时候,兴奋度就不会有那么高。老百姓很喜欢口袋公园,但是,如果口袋公园里做一个花境,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不一样了。所以说,这个是艺术作品真实的展示在你日常的生活中,花境就是画龙点睛的景观建设,就是最精致、最精美的地方。我们以前对花境的误解,以为花境就是一坛时花,其实那不是花境,花境是要长在地里,它能长期自己成长,就像这次种植的红车木,它10年之后还是维持这样一种立体的位置,保持这个空间这个景观。又比如朱顶红花,它一直是春夏秋冬在自我更新,春天来了长芽,夏天来了就长花,能自我成长。包括其它花的配合,就是一定要这种景观长期可持续发展。”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书记张方秋(左四)与老师们在圣茵园工地

张方秋告诉记者,花境起源于欧洲,日本做得最成功,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内华东地区最早开始做,也做了二三十年了,主要是上海和北京。珠三角是最近十来年开始发展花境。花境实际上是在景观里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最闪亮的点就叫花境。在绿地建设中,很多公园、景观入口、路口、重要节点、交通要道上,需要有画龙点睛,需要有花境这种建设。花境有许多的理论和技术,需要由设计师精心制作实施,就是说,要有理论基础,要有可以操作落地的植物搭配,要有容易操作、可以低成本管控实施的才能产生长期的、变化多样的花境。张方秋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要成为景观建设标志性的成就,花境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水平。在深圳,所有的现代景观改造工程,都要有花境参与才能有更高水平;广州也是所有的公园,要有大批的花境去组成,才能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水平。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也日益把花境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事业来推动。张方秋表示,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同广东园林学会共同来主办花境师技能等级培训,主要是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花境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目前在大湾区已开展三、四期,培养了几百个学员,现在都是三级花境营造师,慢慢有二级花境营造师,最高等级还有一级花境营造师。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刘秋伟文/图/视频)

注:文章来源于读特,仅代表原作者意思表达,仅供学习与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