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在欧美却并不这么认为:地球上每年浪费的食物都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占其中的60%;制造出的温室气体(可致气候变暖)达到全球总排放量的7%。而浪费的另一面则是世界上约有10亿人处在饥饿状态,四分之一的非洲人营养不良。(年12月联合国下属全球事务理事会公布数据)欧盟委员会同期也公布了一项数据:欧盟国家每年丢弃的食物都在1.4亿吨,再结合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发达的国家越容易造成浪费。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当今,多数国家都倡议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却没有多少欧美国家谈及60%的食物浪费以及7%的温室气体该如何解决,换个浅显的例子来形容这些浪费或许更为直观:每年仅制造(或烹饪)这些食物所用的淡水就需要两个瑞士日内瓦湖,相当于香港面积那么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量的食物被丢弃浪费呢?在美国与多数欧洲发达国家,只要水果和蔬菜的长相不那么美观,口感不那么完美,就会被人嫌弃导致过期,进而造成超级市场或商店不得不在保质期前将食物丢进垃圾箱(保质期后再离开柜台或仓库会被重罚)。被称“全球最严谨民族”的德国人更夸张,饼干一裂为二或面包口感不好就会导致半价也卖不出去,不易腐烂的大米,咖啡和面粉甚至连茶叶都被设置了6-12个月的过期时间(实际保质期应乘以3-10倍)。因此,德国每个人平均每年就会扔掉公斤食物。常年与德国竞争不断的法国,则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所有法国超市都不允许丢弃食品,必须将过期前12小时的食物捐赠给需要的群体,过期易腐烂的食物也必须由社工收集用作堆肥或加工成动物饲料。最清廉国家芬兰和挪威,丹麦更将食品过期时间提前4-8小时,并强制要求所有商店必须在标注过期前12小时将食物送达指定地点,由需要的人自行挑选所需,4-8小时后才由义工收集在过期前进行下一步派发或二次处理。所以,在北欧国家的乡下和郊区,也能在路边看到一张张摆满食物的小桌子(穷游沙发客的聚集地)。先不说芬兰和挪威的做法获得多少美誉度,仅就旅游业而言就吸引了不少游客,虽然绝大多数是消费力不高的穷游者,约有20-25万人次。但“蚊子腿也是肉”的道理人人皆知,仅住宿和交通等等费用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或许,这就是物价越高的国家越容易被“穷游”征服的主要原因,大量穷游欧洲的年轻人表示:在这里旅行的消费并不高,因为只要花一块钱车费就能找到价值50块钱的食物......年有一组数据吸引了全球目光:3.17亿人口的美国约有万人处在缺乏食物的状态下,但每年却都生产了足够5亿人所需的食物,这导致美国每年浪费的食物都在亿美元以上,平均每人浪费美元(约3元人民币),年公布的数据中为每人浪费美元。换句话说,美国的人均浪费3年增长15%,所以,美国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做“垃圾”义工:将垃圾箱内未过期或过期仍能食用的食物翻出来,再转捐赠给需要的流浪汉和难民(奇怪的是,这些人不会自己去找吗?)。美国人罗伯·格林菲尔德做过一次试验:7周时间从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骑行至纽约,全程1公里能找到个以上被用来专门丢弃“过期食物”的垃圾箱,连全美收入最低也是最乱的巴尔的摩市也找到了5个垃圾箱,在里面翻出了新鲜的布朗尼蛋糕,爆米花以及番茄和绿叶蔬菜。最终,自嘲是“垃圾国王”的他提着垃圾箱里找来的油和蔬菜以及一大箱水果,拜访了纽约市议员,并在议员家中和他共享了这一份“垃圾食物”。实际上,类似罗伯·格林菲尔德的穷游者大有人在,几乎每个月都有网友在各大穷游论坛上公布欧美各国的“垃圾食物分布点”,每年都有数万个穷游者依靠这张实时更新的“地图”走遍欧美,更有甚者还将翻找出来又吃不完的食物发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网络的力量引导更多需要食物的人前来。当然,造成食物浪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输不便,产能过剩,储存不当等等,但全球10亿人处在饥饿状态也是不争的事实,又该如何化解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x/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