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云南多样的保山,美到你无法想象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保山 地处云南西部 横断山脉南端 澜沧江和怒江干流 穿境而过 得天独厚的 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 造就了境内 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04:45保山生物多样性宣传片 保山的森林、草原、湿地等 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极具典型性, 是我国白眉长臂猿之乡和生物多样性 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中,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集中分布着我国约17%的高等植物、约30%的哺乳动物和35%以上的鸟类。 保山的生物多样性到底有多美? 一组海报告诉你 这些小家伙 也来凑个热闹 杜松蜻蜓 黄边鬼艳锹 蜜蜂 眼斑螳螂 眉纹天蚕蛾 七星瓢虫 樟青凤蝶 螽蟴 它的美不止于此! 保山还包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又名高良公山、高黎共山、昆仑冈、分水岭,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属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俯冲缝合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人类的双面书架”等美称。 高黎贡山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形成了秀美的自然景观及原始地貌,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据统计 高黎贡山现已发现 记载的 高等植物共计种 动物种 其中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超过余种 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在这里繁衍生息 左为天行长臂猿,右上为红蹼树蛙,右下为棕背树蜥 左上为白尾梢虹雉,左下为怒江金丝猴,右为血雉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 左上为长蕊木兰,左下为大树杜鹃, 中间为大理铠兰,右上为保山茜,右下为矮马先蒿 其中 滇桐、天行长臂猿 大树杜鹃、保山茜 ...... 为高黎贡山的明星物种 一起来 认识一下它们吧 白眉长臂猿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又叫天行长臂猿,是一类小型的类人猿,以一夫一妻制为主。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作为高黎贡山地区的特有物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在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 滇桐 滇桐,俗名唧啰树、千层皮,锦葵科,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植物。被国家和云南省列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在中国,滇桐仅在云南、西藏、贵州有分布。滇桐主要散生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滇桐属为一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为中国西南特有种,滇桐作为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之一,是研究滇桐属系统演化的关键类群。 大树杜鹃 大树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属于原始古老类型,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仅生长于高黎贡山海拔2-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叶片肥大,花朵娇艳。每年1-3月,伴随着高黎贡山积雪的消融,大树杜鹃开始绽放。 大树杜鹃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认定为极危种(CR),经调查现有成年植株多株,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保山茜 保山茜,茜草科,大果茜属。保山茜仅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不到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分布,是高黎贡山特有植物,也是一个极度濒危的物种。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分布狭窄、种群数量低,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 高黎贡山是白尾梢虹雉的主要分布区。白尾梢虹雉是高黎贡山鸟类的“明星”物种,也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菲氏叶猴 菲氏叶猴,又称为菲氏乌叶猴,为灵长目猴科叶猴属。菲氏叶猴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怒江以西的保山市、德宏州、怒江州的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性喜好树栖群居。 菲氏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高黎贡山除了物种丰富之外 还是我国近30年来 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 自年以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截止到年7月12日发现了个动植物新种。 大理铠兰 年发现大理铠兰。 高黎贡比氏鼯鼠 年发现腾冲齿突蟾(新种)、高黎贡比氏鼯鼠。 高黎贡球兰 年9月发现了高黎贡球兰。 近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技术人员组成的科考队,在开展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植物和生态系统综合野外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矮马先蒿的数量由年的余株已扩展到0余株。 据科研人员介绍,矮马先蒿为列当科马先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0至3米的高山草甸、杜鹃灌丛中,是中国特有植物,也是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近年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局为更好地对动植物资源进行监测保护而布设的红外相机,频频捕捉到各种野生保护动物的身影:云猫悠闲地散步林中,黑熊跳入水塘惬意洗澡,白尾梢虹雉深情高歌,白腹锦鸡和白鹇结队觅食,豪猪举家外出“旅游”……此外,红外相机还频繁拍摄到了熊猴、赤麂、斑羚等多种野生动物。 看完了高黎贡山 这座“世界自然博物馆” 我们来看看隔壁这个 “野生动植物王国”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 北纬24度正处于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 南亚热带季雨林的分界地带, 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便坐落于北纬24度上的 “黄金分割”地带。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属“世界生物圈”的高黎贡山南延部分,是高黎贡山、铜壁关与滇西南各保护区群的丰富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的“黄金”联结纽带,也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缝合线”。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背景、多样的地形地貌、立体的气候类型等自然生态条件,使这个保护区成为滇西边境线上名副其实的“野生动植物王国”。 保护区内主要分布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半湿常绿阔叶林、中山湿常绿阔叶林等 8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 29个群系和32个群落, 森林覆盖率达81.4%。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生态环境 为野生鸟类的栖息、 繁衍提供了“天然居所”。 目前, 已知该保护区脊椎动物达种, 其中兽类、鸟类、两爬两栖类 分别为种、种、84种, 其中国家Ⅰ、Ⅱ重点保护动物 达65种(国Ⅰ级14种、国Ⅱ级51种)。 一起来看看 独属于小黑山的 生物多样性之美吧 保护区内有昆虫种, 其中新种有龙陵羊角蚱、 三齿波蚱、黑颈斜脊叶蝉等6种, 尤其是云南特有种达19种, 占昆虫总数的4%。 在仅为多公顷的 狭小山地区域内 就分布有天行长臂猿、菲氏叶猴、 北豚尾猴、蜂猴、熊猴、 猕猴和短尾猴7种灵长类野生动物,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十分罕见。 蜂猴(左)和北豚尾猴(右) 近年来 在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内 也陆续发现新的野生物种纪录 近日,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在整理野生动物照片并请专家鉴定时,发现龙陵县鸟类新纪录——斑鱼狗。多样云南 奇特又罕见!它叫“斑鱼狗”却是只鸟!首次在保山发现 斑鱼狗 这是保护区年以来,继发现冠斑犀鸟、黄足松鼠、纹胸啄木鸟、凤头麦鸡、蚁?、喜鹊、斑姬啄木鸟、冕雀以来,发现的第9个龙陵县野生动物新纪录。(含8个鸟类新记录) 蚁鴷(上)、冕雀(左)、斑姬啄木鸟(有) 至此,龙陵县已知野生鸟类已达种。同时,龙陵县小黑山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由6年的种增至现在的种。 小黑山的物种新纪录 正在不断地解锁中 向西而行 穿过崇山峻岭 来到腾冲北海湿地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腾冲市区东北部12.5km处, 是伊洛瓦底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在自然属性上 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 自然保护区。 腾冲北海湿地在自然属性上具有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和高原湖泊蔓延沼泽化的典型特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莼菜以及北海狭域分布特有种粗壮珍珠菜唯一的天然分布区域。 莼菜 别名,水案板。莼菜,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子植物门,莼菜科,莼菜属,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也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珍贵孑遗物种。历史及分布:莼菜,原产于我国,目前莼菜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有“西湖莼菜”、太湖莼菜”等派系。 粗壮珍珠菜 粗壮珍珠菜(Lysimachiarobusta)目前该物种仅分布于腾冲北海湿地。 北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丰富, 经采集, 有湿地维管束植物种, 分属52科属; 鸟类共记录到鸟类15目32科种, 其中湿地鸟类9目16科51种, 国家Ⅰ级保护3种,国家Ⅱ级保护14种, CITES附录Ⅱ的保护物种6种;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记录到40种。 和小编一起 来一睹北海湿地里的这些小精灵吧 水雉 水雉常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繁殖于华北以南的适宜生境,在云南和南部沿海、香港、台湾为留鸟,而较北地区为夏候鸟。 紫水鸡 紫水鸡,中国在云南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的多处高原湖泊、沼泽和长江中游湿地以及福建、广东沿海湿地中有繁殖群体,在西藏极东南部可能也有分布。紫水鸡列入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 另外 北海四季的美景 也不容错过 春天 春天的北海湿地,是紫色的,鸢尾花在湿地之上绽放。 夏天 夏天的北海湿地,充满了养眼的翠绿。伴随西南季风带来的充沛降水,湿地把“地球之肾”涵养水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秋天 秋天的湿地,是渐变色的,得益于年平均15.1℃的气温,北海湿地处于黄绿交替之间,更添几分秋日斑驳的美。 冬天 冬天的湿地,是黄色的,草甸之上是鸟类动物栖居的好地方。北方的迁徙鸟类是这里的贵客,飞累了到北海歇歇脚,湿地用一整年的沉淀来招待。 近年来 北海的鸟类观测记录 也在不断更新中 ...... 赤嘴潜鸭 今年2月14日,观鸟爱好者于2在云南省腾冲市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中拍摄到的鸟类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这是腾冲市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栖息地丧失、过度捕猎、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斑头雁 今年3月,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了四只斑头雁,是腾冲北海湿地的首次记录,北海湿地越冬候鸟又添新成员。 斑头雁,属于亚洲特有种,是一种高原鸟类,被称为“高原精灵”,每年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9月初开始从西北高原繁殖地经唐古拉山口迁往南部越冬地。迁徙过程中斑头雁必须飞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最高飞行高度可达米,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 由于斑头雁生存受到威胁,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1年8月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任何伤害野生斑头雁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棉凫 今年7月,云南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了3只珍稀水鸭棉凫(fú)。棉凫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成鸟体长约30厘米左右,体重接近克。因其远远看上去像一团棉球,故得名“棉凫”。 截至年4月16日,水鸟数量从年的35种只增加到年的56种只。 从高黎贡到腾冲北海 从森林到湿地 生物多样性之美 在保山这片土地上 正在上演 来源:云视网综合自央广网、云南网、保山市生态环境局、新华网、人民网、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昆明植物研究所、保山日报、春城晚报 编辑:杨秋菊(实习) 初审:杨维涵 主编:赵小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z/11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媒眼中国十大最佳旅游景点,TOP9为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