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杭州佛教之缘起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杭州佛教缘起 佛教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儒道诸家互相激扬、融合,产生了各种流派,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且对中国哲学、文学、科技、艺术、中外交流以、政治、经济等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佛教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汉族地区流传的汉语系佛教;二是蒙、藏、裕固族等地区流行的藏语系佛教;三是云南傣族、崩龙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巴利语系佛教。中国佛教既有大乘、又有小乘,是流派最全、语种最全的佛教。佛教文化包括有丰富的典籍、文物、石窟、寺院、佛塔、碑林、字画等。中国佛教既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也是佛教文化的世界中心之一。 佛教于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最初的传播者大多是中亚各国和印度僧人,史书一般称为“天竺僧人”,亦称“胡僧”、“西僧”。传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就开始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遣使蔡愔等人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蓝,便迎入中国,当时用白马驮载经像而归洛阳,次年建寺,称白马寺。 江南佛教肇始于三国东吴。此前,佛教重地一直在长江以北。东吴立国后成为江南经济文化中心,佛教才开始南移过江,或由海上从西域传入,故有“三国时佛教重镇,北为洛阳,南为建业”之说。建业即今南京,富春人孙权在这里创建吴国。当时北方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唯有江南较为稳定,引来北方流民和僧侣,使佛教从中原东移传入江南,这就是古人所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高僧传》记载有安世高因“关洛扰乱,乃振锡江南”。《出三藏记集》亦载有支谦“以汉末沸乱,南度奔吴,从黄武至建兴中所出诸经凡数十卷。”同时,由于东吴发展航海事业,开通南洋诸国直达大秦(古罗马),通过贸易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带来了不少西域高僧,如达摩等。国外有学者认为:“佛教自印度向中国传播是和两国间贸易的活跃相应的。”他之所指为北方丝绸之路,而东吴时佛教传入则与拓展航海和海上丝绸之中有关。据唐代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列举的由海路去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就有三十多人,占其所录去印度取经者总数的半数以上。 除政局稳定,航路通畅外,东吴政权对佛教的宽容扶持也起了很大作用。支谦到建业后,“吴王孙权闻其博学有才......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甚加宠秩。”支谦与名士韦昭共辅东宫,使佛学与儒学交融,故后人称:“名僧名士之相结合,当滥觞于斯日。”而康僧会于赤乌十年(年)入吴后,孙权召见,“大为叹服,即为建塔,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兴。”建初寺的兴建也就成为江南佛教流播的一个历史标志。在此同时康僧会还曾到过会稽,同当地士人陈慧等注释佛教经义,他们在东吴弘扬佛法,对杭州佛教流传有一定影响。 东晋时,南方佛教中心除庐山东林寺外,还有东晋王朝首都建康(今南京)的道场寺。当时迦维罗卫的佛陀跋陀罗住道场寺和名僧法显等共同译经;在此同时,慧严和慧观也在建康东安寺著《无生灭论》等。此时,一些印度和西域的高僧相继东游,有的就在这里卓锡修行。正如古人所说:“道人卓锡名山,路绝岩头未易攀”。而菩提达摩于南朝宋末泛海来我国,由广州到建康,与梁武帝面谈不契遂去北魏,在嵩山少林创立禅宗,成为我国佛教禅宗初祖。东晋时,慧远则在庐山东林寺立“莲社”,有人参加结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经隋唐时期道绰、善导等倡导,又诞生了净土宗,开始流传杭州。 古时杭州,原系海湾,灵竺山区,滨临江海,莽莽山林,常有“白猿”、“仁虎”出没(《灵隐天竺诗集序》)。当时结庵林野,十分简陋,不成规模。西晋末,有名僧自中原东游,来杭建寺兴教。其中著名的有支遁和慧理。 支遁(-年)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人,约于晋愍帝建兴二年(年)出生于佛教徒家庭,自幼流寓江南,在东晋京城建康与社会名士王濛等结交,后隐居余杭山专心研究《道行般若》等佛教经典,曾受大书法家王羲之邀往会稽灵嘉寺,后迁石城(新昌大佛寺)建栖光寺,最后又隐居余杭山,对杭州佛教颇有影响。 慧理,为西印度僧人,东晋咸和初在杭卓锡结庵,接连兴建一批寺院。咸和元年(年)建灵鹫寺、灵隐寺,咸和五年(年)建翻经院(即下天竺寺)。据《灵隐寺志·开山卷》称:“慧理连建五刹,灵鹫、灵山、灵峰等,或废或更,而灵隐独存,历代以来,永为禅窟”。又据清康熙《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与呼猿洞相对的永福寺,旧分上下二寺,灵隐山麓的下天竺寺也为慧理首创;据称,慧理在杭先后建有十寺(其名不详)。 东晋时,除临江建寺外,也有人在深山林野垒石为室,苦志修行。如宝逵刹利禅师曾在武林山(今杭州灵隐)结庐修禅。在升平年间(-年)寓居西天目山的竺法旷在远游求法后返回天目,辟石室修持禅法,名闻京师建康,晋简文帝、孝武帝等或召见,或以师礼相待。 南北朝时,门阀士族大力提倡佛教。当时南齐的竟陵王萧子良、梁武帝萧洐等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并将佛教奉为“国教”,于是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这时的钱塘县(杭州古名)为南朝属地,不少人也在江边林中纷纷建寺,主要佛寺有:南齐建武间(-年)普正大师于包家山接壤处创建的下天真寺;南齐时(-年)僧人昙超在玉泉创建的净空寺,并在此说法参禅(宋理宗时题寺名为玉泉寺);齐梁间,宝常禅师自汴(今河南开封)云游来浙,见西马塍望佛桥林深地僻,在此插竹为“精蓝”,即后来的东林寺;梁天监间(-)钱塘人朱异舍宅为寺,在江涨桥创建众安寺(宋治平初改为化度寺);梁绍泰元年(年)有僧人在淳佑桥东北建建国寺,即后来的相国寺;梁天成元年(与绍泰元年同年)邑人鲍侃在祥符桥舍宅为寺,建发心寺,唐贞观中改称为众善寺,唐中宗神龙三年(年)改名龙兴寺,号称“方圆九里”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寺院。陈天嘉初(年),有僧人在孤山建永福寺(即宋时的广化寺),俗称孤山寺,建寺次年寺僧在寺内植桧两枝,称陈朝桧。当时在杭州郊县也已建有一批寺院,如梁大同初(年)富阳之西建有国荣寺(即永宁寺);晋永康年间(年)在余杭镇西北建有大禄寺,据称该寺创建年代比灵隐寺还早;梁大同年间(-年)在临安之西建有竹林寺(宋时改海会寺)。南朝帝王对西天目山名僧甚为尊崇,僧人法匮于齐永明七年(年)圆寂,齐武帝萧赜曾亲临为其设供;梁武帝萧洐多次筵请西天目名僧慧集进京说法,后为历代王室所效仿。 灵隐寺初创之时,十分简陋,规模也较小。直至南北朝时梁武帝赐田扩建,在杭州寺院建设史上才首具规模。与南朝相反,北周武帝时(-年)曾宣布废佛,下令僧徒还俗,焚烧佛典,将寺院充作公产,使北方佛教遭受了一次打击,但对南方影响不大。 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纷争。隋文帝改变周武帝的废佛政策,推行佛教,巩固其政权,下令修复毁废寺院,允许人们出家,令各户出钱营造经像,并任命僧官弘佛,还竭力主张南北佛教合流。隋炀帝笃信佛教,广兴寺宇,度僧尼,延聘名僧讲法,请天台大师智顗为他授菩萨戒,自称“菩萨弟子”,对智顗尤为尊敬,为天台宗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除印度名僧宝掌来杭在中天竺创建道场外,圣达贞观法师就曾到天台山参谒求法,并精通经、律、论“三藏”,在下天竺扩建翻经院,成为杭州传播天台宗第一人。 这时,杭州已有了一批寺院,虽规模不大,仪制不具,却为后来杭州佛教的流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大雄宝殿楹柱联——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大雄宝殿楹柱联——宝坊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 ▲大雄宝殿楹柱联——古德此安禅似岳镇西湖 ▲大雄宝殿楹柱联——入殿参三世释迦不须问过去未来 ▲大雄宝殿楹柱联——善门呈宝相发菩提宏愿 ▲大雄宝殿楹柱联——积无量千万诸善根故名佛国 ▲天王殿楹柱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天王殿楹柱联——愿人们下心低首普度众生 ▲天王殿楹柱联——法门不二大腹能容 ▲视觉 吴越文化艺术瑰宝——灵隐寺千年双石塔 ▲视觉 千年陀罗尼石经幢见证灵隐寺悠久与辉煌 ▲视觉 古樟华盖有凤来仪 ▲视觉 杭州灵隐寺娑罗圣树花开正盛 ▲视觉 罗汉松上的小罗汉 ▲视觉 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 ▲视觉灵隐 济公行迹云林寻觅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四)方长不折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五)《此路不通》 ▲中国禅——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赏析 《钟声偈》 ▲弥勒示笑的本怀他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 ?有序开放 ▲灵隐寺开放喜迎八方游客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杭州灵隐寺《关于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灵隐寺6月2日起有序开放光泉方丈说:大疫见大爱 ▲关于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 ▲杭州灵隐寺有序恢复开放第一天举行升国旗仪式 ▲杭州市市属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参观预约须知 ▲疫控办《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的情况通告》 ▲灵隐寺施放瑜伽焰口超荐疫情逝世亡灵 ▲有序恢复开放你该如何去寺院上香礼佛? ▲杭州灵隐寺年“结夏安居?共修华严”6月6日启建 撰文|冷晓 图片|一叶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z/5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视频采访梁山好汉王广生,杭州西湖出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