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街道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社区(村)书记、联社区(村)组长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就当前最新疫情形势,传达疫情防控政策,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严格落实公共场所防控措施,强调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来慈返慈人员的排查工作,做好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外来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排摸。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慈人员、入境来慈人员按照规定实施健康管理工作。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各社区(村)书记、联社区(村)组长参加

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冬春季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通告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要求▼▼▼

从省外来慈返慈人员、入境来慈人员要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居委)、所属单位、所住酒店报告,如实报告所从事行业、旅居地等信息。

入境人员严格落实“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落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高风险国家(地区)入境人员执行“核酸+血清抗体”双检测。

居家健康观察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须提前向所在村(社区、居委)、单位报告,经允许后严格全程规范佩戴口罩的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进入人群聚集场所。

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尽量控制活动范围,原则上不得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本市。若日常健康监测和居家健康观察不在同一地点的,应及时向健康监测期间所在村(社区、居委)、单位说明情况。

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检测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及时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居委)、单位报告。对不履行健康管理等防控规定、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来慈人员严格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即先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其间“健康码”赋黄码,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居家健康观察期满核酸检测阴性者,“健康码”由黄码转为绿码,并继续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在慈溪本地无固定居所的,7天居家健康观察可在市级集中隔离点进行。 

 

对年12月19日以来从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来(返)慈人员均需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来慈人员采取“核酸阴性证明+7天”健康管理措施,先核验近3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对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或信息的,到达慈溪后,立即引导其到综合服务点接受核酸检测;对上述人员均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期满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对暴发较多病例的疫情中风险地区,为有效防止和阻断跨区域蔓延,经综合评估,也可对其所在设区市或县(市、区)来慈返慈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慈人员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监测期间的管理要求与境外人员一致。

对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的来慈人员安排到市级综合服务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实施14天日常健康监测。其他国内低风险地区来慈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及日常健康管理,督促落实好个人健康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报告和规范就医。健康监测期间尽量减少串门走动,尽量不聚餐,避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从事进口冷链食品和货品相关工作的返乡人员应尤其注意。

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餐饮服务、旅游会展、文体娱乐、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必须负起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日常清洁、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员集聚等防疫措施,出租车(包括网约车)、公交车必须严格落实亮码、戴口罩、消毒通风等防疫措施。广大市民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防疫规定。景区、影剧院、娱乐场所等接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宗教等活动场所人数不得超过容纳规模的60%。不准举行节日祈福、庙会灯会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所有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不举行迎新、敬香、撞钟等大型聚集性祈福活动。

医院、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监所等重点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广大市民必须严格配合执行。抓实校园相对封闭管理,落实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登记等工作。加强就医流程,严格执行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测温、亮码、戴口罩等管理要求。严格住院病房管理,非必须不陪护,并加强陪护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医院内人员流动。严格落实落细养老院、福利院、监所等特殊场所防控。加强日常环境清洁、通风消毒、安全生产和个人卫生防护。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定期开展排查筛查。

严格执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全市医疗机构必须设置预检分诊,广大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须落实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就近到发热门诊就医。所有零售药店咳嗽类药品购买实名登记管理,发热类药品暂停销售。各类私人诊所、小诊所和门诊部不得接诊发热病人。

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执行入口亮码、测温、登记以及进食堂、乘厢式电梯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广大市民进入要配合执行。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按照“非必须、不举办”防控要求。家庭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提倡白事简办、红事缓办,确需举办的,必须落实人员排查、亮(扫)码测温、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原则上不邀请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外地亲友前来参加活动,并按原场地接待规模减半举办。50人以上集聚性活动向村(社区、居委)做好报告。原则上取消集体团拜、慰问、联欢等活动,减少室内聚集性文娱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出门远行,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出市,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甬高校要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严格管理在编在职人员休假出行活动,春节期间取消非公务出境活动,减少不必要的省外出行,未经批准不出市,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如必须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省外的,应在出行前向所居住村(社区)、所在单位报备登记,合理安排行程,做好行程记录,全程自觉落实各项管控措施,返回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告。

编辑/青田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z/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