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省疫情防控办的短信怎么办健康码变色有
近日,浙江省三地陆续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热线咨询组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梳理如下,为群众带来最专业的解答。一起来看看! 图片来源:浙江疾病预防控制 我收到了浙江省疫情防控办的短信,要怎么办? 收到浙江省疫情防控办的短信提醒,表示您可能接触过新冠阳性病例或者途径中高风险地区。不需要过于慌张,及时向所在的社区申报,暂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若经过核实,您确实与新冠阳性病例或中高风险地区没有交集并且核酸检测为阴性,即可恢复日常生活。我收到通知,要求落实“2+14”健康管理措施,或者落实“14+7”又是什么意思呢? “2+14”: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实施14天日常健康监测。“14+7”: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我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健康码变色了,如何申诉? 进入支付宝健康码,点击下方“网络申诉”功能进行申诉或者拨打-(支付宝健康码后台服务部门)进行申诉改码。健康码上查询不到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数据? 健康码由各地自行建设,查询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数据可以拨打浙里办热线-,也可以咨询当地健康码联系电话。接到了流调电话,该如何处理,怎么确认是否是诈骗电话? 首先,流调的目的是为了查清传染病的传播链,因此流调人员仅会询问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近14日的行程等信息,绝不会涉及财产数额、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冻结等财产相关问题,否则就可能是诈骗,建议及时报警。其次,接到流调电话请不要慌张,如实回答相关提问,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行程码带星(*)是什么意思? 城市名称标有*,表示您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您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行程码将不再以红色标记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而是改为在城市名称后的括号中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这些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控制政策请遵循当地联合防控机制。行程卡带“*”可以出行吗?会被隔离吗? 对于行程卡带*的,需确认是否曾去过中高风险区域。对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按所在地的相关防控政策要求执行管控。集中观察期间,应严格遵守集中观察点各项管理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不具备居家观察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观察。居家观察期间应严格遵守居家观察有关要求,做好家庭防护,做到足不出户。行程卡带*不一定会被隔离,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用户去中高风险地区,就会被隔离,如果该用户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不用隔离。行程码星号多久会消失? 行程码星号有两种方式消失。(一)14天后自行消失。这个时限是以用户本人的时间为计量单位,与风险地区无关。如果14天后行程卡星号依然存在,可以致电通信行程卡相关通讯服务商进行调整。(二)风险地区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后,星号会自行消失。如果是核酸阳性者的次密接,请问后续的健康管理措施是什么? 如果密切接触者第1、3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次密切接触者,第1、3、7天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次密切接触者在第7天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果密切接触者第1、3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次密切接触者转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7天居家健康观察措施。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分别具体有哪些要求? 1、集中隔离 哪些人需要被集中隔离? 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②入境人员; ③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④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①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②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③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2、居家健康观察 哪些人执行居家健康观察? 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 居家健康观察有哪些要求? ①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黄码;②非必要不外出,如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告,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③须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④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应单独一室居住,居室要通风良好并具备单独卫生间;⑤观察对象和家人均须规范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并做好居室通风和日常消毒工作;⑥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 3、日常健康监测 日常健康监测是什么? 是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 日常健康监测有哪些要求? ①对实施日常健康监测人员赋绿码;②监测期间原则上不限制外出,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③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④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居委会)、单位等报告。 疫情-。 来源:健康浙江、浙江疾病预防控制、天目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主编:张姝 责编:隋雪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sj/11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提醒3微克即致命外出踏青,这些野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