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有了,求文案,在线等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航天员刘洋在中国空间站出了一道特别的题,请大家为她在出舱时拍摄的一张图片配上诗词: 01:09对此,大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有人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有人答“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有人答“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更有网友大胆改编: 小时候我们背诗,有时只是为了记住,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意境,直到有一天,我们看见某个场景,经历某种感情,才猛然发现,此情此景早有诗词精妙道明。诗词,就这样神奇地与我们完成了跨越千年的共振。 今日《夜读》,与你分享一些“诗词走进生活的场景”,以及那些“诗词突袭心间的时刻”。 原来 这就是古诗词里写的场景啊 01 00:12回乡下老家过年,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到旷野里放烟花,天气和暖,微微有风,在一片盛大轰鸣的绚烂中,突然就想起了王安石那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夜读》读者 悦悦)02 00:18看到“母亲半夜为返程儿子刷鞋”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完全是这首诗的具象。(《夜读》读者 加起来三岁半)03 家里离高铁站很近,初六那天,晚霞美得不行,高铁跨过江河进进出出。想到自己第二天也要离家,顿时有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感。(《夜读》读者 边走边唱)04 今年回家见到了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她的孩子已经能开口叫我阿姨了,还挺让人感慨的,“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夜读》读者 清如)05 三月份去颐和园,看到桃花、春水、鸭子,瞬间就会知道什么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夜读》读者 Chen)06 带孩子春游,看着他们行走花间的背影,觉得实在太美好了,想起一句:趁取春光未狼藉,不嫌日日到花间。(《夜读》读者 付小妞)07 去年夏天在公园随手拍的,拍下的那一刻,我就想好了文案: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虽然水面上的好像并不是莲蓬。 (《夜读》读者 欢欢小宇宙)08 带孩子去杭州旅游,西湖的荷花连片开着,9岁的孩子看着满池荷花,问我:“妈妈,这是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一刻,他一定觉得诗从书里走出来了。(《夜读》读者 晓雨)09 这就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吧。(《夜读》读者 大湛)10 那天特别冷,但夕阳特别美,白居易当时写“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不是也看到了类似的场景呢?(《夜读》读者 心怡)11 遇到一场来自春天的雪,于是有了“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夜读》读者 是李子呀)12 外面在下雪,朋友来家中小聚,一起喝自己酿的梅子酒,举杯时,大家心中都是那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夜读》读者 菲菲)13 冒雨去上课,路灯映照在飞溅的雨水上,收获了一种辉煌的美。突然明白了“浮光跃金”是什么意思。(《夜读》读者 泡面杀手)14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觉得没有比这句更贴切的了: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15 特别喜欢落花,手机里攒了很多图,每次看到都会想起秦观那句“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那是怎样怅然若失的美丽啊!(《夜读》读者 realme)16 挑了个有风的好日子逛公园,不少人正“忙趁东风放纸鸢”。(《夜读》读者 许大年)17 有一次和朋友在外吃宵夜,出来才发现下雨了,于是站在店门口聊天。朋友说北京好像很少下雨,不像她家,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她好久没回家了。后来,我们都不再说话,只静静地看雨,心里想到那句“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夜读》读者 柚子)18 每次与人分别,我都会在心里默念这两句诗:一句是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一句是周行己的“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还有,在分开的日子里,我会对自己所想念的人说:如果你也刚好看到月亮,那就当我们见过面了。(《夜读》读者 朱文)图文/央视新闻《夜读》采写、整编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sj/12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秋amp国庆节文案,拿走不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