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项目杭州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1
规划背景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文化设施,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传承城市文化根脉、体现城市文化功能、反映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城市景观形象的重要功能。杭州市于年率先编制了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年以来,国家、省、市各层面相继出台了一批设施建设的新规范,同时文化发展也面临着新思潮与新趋势。因此,由市规划局和市文广新局于年联合启动本次《杭州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年)》。 规划构思 规划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规划作用的认知——需要怎样的规划? ★文化需求的把握——需要怎样的设施? ★文化服务的普及——怎样提高均好度? ★文化设施的实施——怎么落地? ★文化特色的体现——怎么丰富提升? 针对以上难点与问题,规划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技术思路: 1 回顾反思,明确规划作用 通过分析上轮规划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在应用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反馈不足,从而提高本次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 广泛调研,把握公众需求 01全市调研 全市范围发放余份问卷,大量问卷采取一对一访谈形式填写;对主要街道(乡镇)下发调查表并逐一电话沟通,另外,还选择了30余个有代表性的街道(乡镇)及其下属社区,覆盖老城、新区、乡镇、山区等各类型,赴现场走访调研,切实把握基层群众文化诉求。 02部门访谈 与省、市、区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专家进行多次座谈访谈,了解管理部门对文化设施的期望与要求。 03专题分析 编制了市域、市区两个层面的问卷调查报告,并结合调研结论,编制《公众文化需求分析专题研究报告》,解读公众最迫切的需要和最欢迎的类型。并且,通过分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趋势对文化需求的影响,从而把握杭州文化设施的发展方向。 3 优化标准,提升文化服务01创新标准配置模式 在国标、省标以“人口规模”划定配置级别的基础上,结合杭州管理实际,采用“行政分级+人口规模”双重控制方式,来提出各级、各类设施配置规模和配置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02强化基层设施 突出街道(乡镇)设施在文化服务网络里的中坚作用,在常规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片区文化中心和中心镇的配置内容、建设规模;村级设施则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建设,突出本土文化传承。 4 多管齐下,保障设施落地 01结合控规 通过与已编、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对接,将本次规划的街道级及以上设施落实至地块深度,为设施顺利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02建设模式研究 研究了合建、附建、分设等多样化的建设模式,并且探索了与体育、养老等其他设施合建的综合性开发模式。 03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近三年的文化设施建设目标,并建立了由49个规划项目组成的全市文化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库,推动一批近期较为迫切的文化设施加快落实。 5 差异配置,突出文化特色各城区、副城、组团、县(市)除了在达到“三馆两中心一广场”基本要求外,还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差异化配置,例如:上城区老龄化较为严重,加强老年文化设施的配置;下沙、大江东、滨江等工业用地占比高的地区,需多考虑外来务工者的文化需求;具有特色历史资源的地区,强化其对地域文化的展示与传承。 创新与特色 01创新与特色一 人本需求为导向的目标系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里将成为杭州新一代最有特色文化地标,让
- 下一篇文章: 重视杭州3岁小姑娘不会叫人患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