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义词组辨析,建议收藏
高考近义词组辨析 1、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混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暴发过疾病,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包含与饱含与包涵:小朋误解了朋友话中包含的意思,事后眼里饱含热泪,请求朋友包涵。 3、必须与必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4、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处境极为艰难。 5、窜改与篡改:野心勃勃的日本改动历史教科书的真正意图,不是窜改个别不通的词句,而是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 6、度过与渡过:他写作善于揣摩过渡段、过渡句,有时为之劳累过度。 7、灌注与贯注:老叶把那种革命加拼命的干劲逐渐地灌注进小方的心田,使之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革命事业中。 8、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队伍里,因此,能够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 9、核算与合算:钱咪干个体一年,经过年终考核算赢利甚少,发觉这样经营很不合算,便和妻子合算明年该怎么办。 10、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起来,淡妆浓抹总相宜,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演出,演谁像谁,技高一筹。 11、简捷(截)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12、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13、棘手与辣手:今天,法官小王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想宽贷罪犯,可这家伙好辣手,反而给了他一枪。 14、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5、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他出线了,又踏上了新的里程。 16、考察与视察:“考察”着重批观察、调查研究。适用范围比“视察”广。多用于对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具体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视察”侧重于负有责任地、有指导地察看,多用物上级对下级的地区、部门、单位等工作情况的具体检查察看。 17、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8、曼延与蔓延:我们沿着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行走,发现蚕食的现象在进一步蔓延。 19、勉励与勉力:老师经常勉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勉力求学。 20、墙脚与墙角: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而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21、误解与曲解:而且看看对我的批评文字,得了一种经验,好像评论做得太简括,是极容易招得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似的。 22、施行与实行:新规定将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任何单位都要依照新规定衽改革。 23、实足与十足:这个阔少,实足年龄不满十六岁,却傲气十足,戴着十足黄金的戒指和耳环。 24、退化与蜕化: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25、推托与推脱: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26、违反与违犯:中学生要提高文化修养,不违反校规校纪,更上一层楼要违犯党纪国法。 27、“执著”与“执着”:“执著”原为佛教用语。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两派:大乘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脱;小乘以“成果”为目的,故曰执著。解脱、执著这两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执著这个词广泛用于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表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也指固执或拘泥。现在常用的“执著的追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自古延续下来,我们还是保持原来写法“执著”为好。 28、辛酸与心酸:说到过去被骗子拐卖的辛酸经历,这位姑娘心酸落泪。 29、已经与一经: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攻打塔利班的准备,具体时间一经决定,我们就行动。” 30、淹埋与掩埋与湮没:无情的泥石流淹埋了前抗险的战士小颜,战友们忍痛掩埋了他的尸首,但他的英名永不会湮没。 31、原形与原型: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露。 32、沿用与延用:制药的方法可以沿用,无需改变;但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以免耽误病情。 33、正规与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 34、华裔与华人:美国华裔英语女作家汤婷婷描写了在美的华人早期移民修建横亘美国的大铁路的情况。还有一些电影表现了早期华人淘金者。(华裔指的是华人的后代。) 35、前科与前例:前科指当事人以前的罪行或劣迹。 36、暴露与败露:在金钱面前某些人贪婪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骗局终会败露。(暴露是中性词,可适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败露是贬义词,一般适用于坏的事情或阴谋) 37、推崇与推重:我推重他的作品,更推重他的人品。那时候有个意在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示尊敬用推崇,表示重视,钦佩用推重;推崇多同“备至、十分、深受”等词搭配,“推重”常与“著作、学术界、民明”等词语配搭) 38、“诞生”与“诞辰”:“诞生”意为出生,是动词。这是个中性词,对任何人都可使用。而“诞辰”意为生日,是名词。这是个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除诞辰外,还有华诞、寿诞,都用于值得尊敬的人。 39、一齐与一起:一齐,从人或事物的每个个体出发,动作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也不一定。一起,侧重于从整体出发,动作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 40、接待、招待:均为动词,都含有“招呼应接”的意思,他们的主要区别是:“接待”是指接受来访者并给以招待,着重表示交接、接洽或接纳,使用范围广泛;“招待”是指对宾客或主顾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照顾,着重表示招呼、照应或款待。 41、配置、安置:“配置”:配备布置,“安置”:使人和事物有着落。 42申辩、申诉:“申辩”: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解释;“申诉”: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的效力的判决不服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43、脆弱、软弱:“脆弱”:禁不起挫折,“软弱”:不坚持。 44、委屈、委曲:“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45、抚养、扶养:“抚养”指爱护并养育,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扶养”指养活,用于法律关系,可用于平辈; 46、消失、消逝、消释:“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 47、氛围、气氛:氛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气氛:周围环境中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不包括情调。 48、反应、反映:“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向上汇报或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 49、刻画、刻划:“刻画”用文字或其它艺术手段表现;“刻划”指一种具体的雕刻式动作; 50、退化、蜕化:退化: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比喻人形质的变化,或虫脱皮,比喻腐化变劣; 51、间隙、间歇:“间隙”指空隙,空闲的时间,事物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间歇”指停止、中止,时断时续,两段时间之间的间隔或运动、变化之间间隔一段就休息一会儿; 52、侵害、侵犯:“侵害”指“侵入而损害”,而“侵犯”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 53、变迁、变革:“变迁”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多用于“人事”“时代”,而“变革”指“改变事物本质”,多用于“社会制度”; 54、引见、引荐:“引见”是引导、介绍;“引荐”指一方向另一方推荐; 55、体验、体会:“体验“指亲身在生活实践中的经历、感受、偏重于感情;“体会”透过现象对事物的精神实质的领悟,偏重于理性 56、品位、口味:“品位”是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常作动词,有时也指物品的品质风味。根据语境,应当选用“品位”。 57、“功夫”“工夫”:“工夫”表示三层意思:表示占用的时间,如一会儿工夫就完成、用了两年工夫写成一本书:表示空闲时间,如我现在没工夫、双休日大家都有工夫外出旅游了:表示时候,如刚解放那工夫,我还是个孩子。 “功夫”主要指人的本领怎样、造诣如何。如他的表演真有功夫,演员都得练功夫。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工夫”表示时间,“功夫”不表示时间,指人的本领。 58、“交代”与“交待”:“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说明、解释,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而“交待”也有三层意思:交际接待,如交待无礼;吩咐、说明,如他话也没交待一句就走了;交账、应付,如把这些事做完,一天工作就交待了。其中,“交代问题”“交代政策”的“交代”也作“交待”,不过习惯用“交代”,也就约定俗成了。 59、、“做客”“作客”“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 60、“成见”“意见”都有“见解、看法”的意思,在句子里虽都作宾语,但不能互相替换。“成见”着重指“先入为主,不愿改变”的死看法,多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贬义词。“意见”泛指一定的看法,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不满的,用于人也用于事物,适用范围较广,是中性词。 61、“袒护”、“偏向”:都是贬义词,表示出于私心不公正地向着某一方。根据日常生活中这两词的使用情况看,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在于:“袒护”适用于书面语体,语意较重;“偏向”适用于口头语体,语意较轻。 62、“增殖”与“增值”:“增殖”是增生和繁殖的意思,繁殖是指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意思如增殖耕牛、提高牲畜增殖力等。“增值”是价值增加的意思,如小麦变成面粉,价值就增高了,就是增值。“增值税”是指增加数值应缴纳的税。这里的“值”是指数值,与生物繁殖不是一回事,不能用“增殖税”。 63、“侦查”与“侦察”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 要区别并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关键在于把“查”与“察”的区别搞清楚。“查”包括检查和调查的意思,如检查、审查、查究、查阅等。 “察”包含仔细观察和调查的意思,如观察、考察、察访、察觉等。“查访”和“察访”,“查看”和“察看”有时可以通用,但表示的意思有细微差别。查访、查看的“查”主要指检查:察访、察看的“察”是指观察、仔细看的意思。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等活动。对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就叫侦查。 “侦察”的意思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侦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和检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64.“度过”与“渡过” 度过:主要是带时间性的经过,如“这个五一假期在海边度过”。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首先是涉水的空间转移,如“渡过重洋”“渡过黄河”。另外,也用于比喻义的“通过”,如“渡过艰难险阻”“渡过难关”。 65.“权力”与“权利”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词义侧重于“利”,多用来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 66.“溅落”与“降落” 溅落:指重物自高处落入水中,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到指定的海域。降落:从天而降,落下。 67.“抑制”与“克制” 抑制: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弱,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有条件去做而强制自己不去做。 68.“反映”与“反应” 反映: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69.“筹办”与“筹措” 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70.“披阅”与“批阅” 披阅:披览,阅读。批阅: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71.“处事”与“处世” 处事:处理事务。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 72考察、考查: 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73克服、克复: 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74开辟、开拓: 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75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76困苦、痛苦: 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机体:肌体: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77既而:继而: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78校正:矫正: 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79交代:交待: 交代: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 交待:把事情或意思向有关的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 80误解:曲解: 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81接受:接收: 接受:容纳不拒绝。如:要虚心~批评。接收:收受过来。如:~会员。 教诲、教训: 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2辣手、棘手: 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83界限、界线: 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意思笼统;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84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85激奋、激愤(激忿): 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86经历、阅历: 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87激动、感动: 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88鉴赏、欣赏: 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89聚集、聚积: 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90局面、场面: 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 91交流、交换: 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92聚歼、歼灭: 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93尽管、无论: 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94节制、节支: 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95节余、结余: 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96间接、简捷: 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同“简截”*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97简洁、简截: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98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99精密、周密: 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截止、截至: “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zh;“截至”读ji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尖厉:尖利: 尖厉:形容声音高而刺耳??尖利:尖锐;锐利 坚苦、艰苦: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艰辛、艰难: 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坚忍:坚韧: 坚忍:坚持而不动摇;?坚韧:顽强而有韧性 痕迹、踪迹: 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合计、核计: 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豁然:霍然: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霍然:副词,突然;书疾病迅速消除 荒芜、荒废: 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轰然:哄然: 轰然:大声。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宏大:洪大: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化装、化妆: “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含糊(含胡)、模糊(模胡): 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淡泊:淡薄: 淡泊:书不追求名利 淡薄:(云雾等)密度小;(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大义:大意: 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陡峭、峻峭: 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电讯、电信: 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独立、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典雅、高雅: 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抵制、抵御: 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对于、关于: 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度过、渡过: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凋敝:凋零: 凋敝:生活事业衰败。如:民生凋敝 凋零:(1)草木凋谢零落。如:秋风扫过。万木~。(2)衰落。如:家道~ 而后、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法制、法治: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反映、反应: “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妨害、妨碍: 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抚养、扶养: 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复员、复原: 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附议、复议: 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作为共同提议人 复议:对己做决定的事再做一次讨论 肤浅、浮浅: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伏法:服法: 伏法:依法处以死刑。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 伏帖:服帖: 伏帖:*心里舒服*顺从。服帖:*顺从*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在他身上”。(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 赋予、付与: 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富裕、富余: 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风气、风俗、风尚: “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改进、改善: 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沟通、勾通: 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公然、公开: 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8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远专享,5月111825日,18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