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大运河文化专题之杭州篇一
“ 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千年大运河万般皆风情 文/郭黎霞千年的光阴与深沉,足以穿越无数历史与现实的光影交错。 浙江的很多城市,算得上是一座座“水城”,依水而生,因水而发,滋养着自古而今的一代代浙江人。 当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申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这条横跨了8个省、直辖市,流淌了多年的古老运河,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次第绽放出更新的生命力。中国大运河在浙江省境内的正河河道,包括了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河道,全长公里。 其中,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多公里,连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东部的宁波港;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全部位于浙江境内。西起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甬江的入海口,全长公里。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水道。它让曾经南北物资的交流更加通畅,它体现了农业社会高超的水利技术,它也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那些千年之前的日日夜夜,从大运河的各个方向,都会有人在出发与归来。时间,就像这些流动的运河水,从不停歇。 在桨声欸乃中,我们似乎能想象很多画面:这一条水路,洒满了无数游子和过客的满腔思念;又不知有多少坐贾行商,盘算与期待着财富的来临;多少学子为功名仕途背井离乡,登上这一艘艘做学问的夜航船……这里,有着多少故事,又有谁能解其中滋味? 水,连通着过去与未来,就像是无声却忠实的见证者。 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将沿途众多的文物遗存、历史古镇和民俗文化串联起来。 细数一下,浙江段的水利水运工程遗产有39项,其它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等相关历史遗存也有16项;生产生活与运河密切相关、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保存完好的运河城镇22座,运河村落3处,成为一处独特的文化。 本期“特别策划”专题,就以大运河作为主线,讲述它在浙江境内的一些历史故事、时代变迁与建设发展,共包括了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和宁波五个城市。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今年8月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就指出:要打造成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区域性“文化地标”。要积极谋划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江南风光、运河文化和人文荟萃等优势,打造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精华全景展示、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的“文化长河”,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集聚发展的“产业长河”。 浙江还出台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工作方案》。运河文化,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将被充分挖掘、标识印记和保护,同时也将进一步做深内涵、彰显品质,在传承中得到提升、在继承中创新。 (本专题文章顺序按大运河自北向南的流向排列,感谢各地宣传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历史街区:让古韵与市井一起流淌 千年运河,自古繁华。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运河穿境而过,绵延公里,为两岸带来了开放、繁荣和财富。 如今,在这个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的地方,航空和陆路运输已然十分发达,这条大运河在肩负着航运功能的同时,更多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使命,讲述运河故事、打造起浓浓运河文化和创意设计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杭州市政府最不遗余力的“功课”,也成为杭州人民和游客们在市中心就能享受到的“文化盛宴”。 拱宸桥:成为杭州工业繁荣的起点 拱宸桥,对杭州的意义远超过了一座桥本身,既是运河最南端的地标性建筑,也有着非凡的文化象征意义。 这座桥,是杭州工业繁荣的起源。浙江最早的铁路——江墅铁路,就是在拱宸桥附近开通的;通益公纱厂——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在这里办起来的;这里还诞生了杭州第一家戏院、第一家电影院和第一张报纸…… 建国以后,从拱宸桥附近开始,运河的两岸还开办了一大批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其中的“四大工厂”:浙江麻纺织厂、杭州丝绸联合印染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和华丰造纸厂更是名噪一时。棉麻布料、轮胎、化纤、玻璃,沿着悠悠的大运河进入中国许多家庭。 这里,见证了杭州工业发展的历史。从发迹,到繁荣,到渐渐没落,很多工厂的倒闭和搬离,给这里留下了很多房子。 从年开始,杭州市便启动了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本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以运河沿线的自然风景为中轴线。通过保护与恢复,以沿河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内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廓,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址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镇,让现代的城市空间风貌和传统的历史街市生活面貌,在同一时空内可以并存。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桥”自然就是指拱宸桥。北至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仓库,南至登云桥北侧,西至小河路,东至京杭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83公顷,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连着拱宸桥的桥弄街,一侧是近代工业厂房,另一侧是传统的商业店铺,保留着大量民居建筑:沿运河的住家与埠头、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等,近现代中国的特色建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在保护和改善性修复后,这里成为了依托运河而形成的近现代工业文化、平民居住文化及仓储运输文化的文化复合型历史街区。 沿路逛去,两旁店铺和餐厅林立,可以小憩于街边的咖啡馆,看人群熙熙攘攘;也可以去手工艺作坊,回忆儿时捏泥人的乐趣。老街新貌,每个人都能找到不同的乐趣所在。 文艺,一直是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气质,但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成不变已经不能再吸引更多的游客了。 进入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也在悄悄进行着提升与改造,这次提升主要放在业态调整。同时,也将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元素,比如会新增大量绿植、3D景观和小品,运河边设置3种功能的小木屋,夜晚旧厂房斑驳的墙面会迎来灯光投影。 令很多年轻人兴奋的,应该还是这个:原来桥西社区用房,将会成为浙江省作家协会青年网络作家创作基地,网文界著名的“三剑客”: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和梦入神机都会来入驻。 调整后的街区,将增加一些非遗产品体验和旅游产品等内容,餐饮业态也将更加丰富。除了业态,街区还做了一些特色的体验点,增强游客的可玩性和体验感,预计将于年底改造完成。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生活是景在景中生活 位于京杭大运河、小河和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的小河直街,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但真正发展起来却在明清时代。作为京杭大运河边货物集散中心,小河的河埠码头商铺林立,是杭州当时最繁华的水陆码头。 如果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有着很多工业痕迹的话,那么这里更多能看到的是运河繁盛时期,沿线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这里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貌,比如曾经的酱园、米铺和孵房等与运河人家民俗息息相关的老店铺。 街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沿着湖墅北路往北走,过了大关桥,看到白墙黑瓦、木门木窗的小楼,小河直街就到了。 街道其实不长,约1公里左右,但市井味十足,这也是小河直街的气质所在。老底子住在小河直街的居民,祖辈大多从事与运河航运相关的搬运、造船等行业。年,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启动后,多户居民暂时搬离,待到改造完成后,又原址迁回,依然继续在这里生活,我想这就是街区的市井味较浓的重要原因吧。 不大的地方,却完美地演绎出一份古镇与运河交融的风情,这里还没有像江南六大古镇那般巨大的游客流量。依然的小桥流水,依然的白墙乌瓦,却没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与喧闹声,来打扰你发呆的思绪或亲密私语。所以,这里更多时候成为了杭州本地人约会聚餐的好地方。当西湖的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能在大多数的时间,也就属于全世界游客了。 有人做过研究,说很多国外的小镇,建筑风格也不华丽,也并没有很多艺术名人故居,为何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迷人气质呢?原因是小镇上的每家每户都有鲜花点缀,目光所及之处就给人一种“生活真美好”的直观感受。 在小河直街,这里的家家户户门口也都种满了鲜花,时不时会有老人家提个水壶在浇水,再戴着老花眼镜、拿着花剪在仔细查看叶片是否有虫蛀?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 一杯咖啡或一壶清茶,足以享受闲适的独处时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临河的饭馆小楼亮起一串串红灯笼时,约起三五好友,找一家杭帮菜馆,临河而食,更是活色生香的活在当下。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让你想象不到的多元文化融合 有学者说,大兜路区域(即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曾经是杭州运河最繁忙的地区。早在宋代,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就在这里;明代已有大兜路的路名;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街市繁华……这里有明清著名的税关——北新关、漕粮粮仓富义仓、香积寺,还曾经是清代、民国仁和县县府。 所以说,大兜路是真正体现了漕运文化、仓储文化、商埠文化、市井文化、禅宗文化和餐饮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 现在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一段的东岸,于年开门迎客。 从湖墅南路一路向北,过江涨桥后,有一条石板铺就的路,那便是大兜路。这里保留了江南民居多穿堂、天井、院落的建筑特色,以及黑瓦、白墙、砖木为主的建筑结构。临靠着京杭大运河,环抱着香积古寺,全长米的大兜路,处处散发着古韵气息。 香积寺,始建于公元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它曾是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据史料记载,当年寺门前的大运河,每天千余船只往来交通,晚上灯烛通明,是杭嘉湖一带信教群众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可惜由于战火,香积寺被毁过多次,也被多次重建。寺前原有东、西两塔,东塔在年被拆除,只留西塔。9年,香积寺开始重建,将双塔修复,只不过当年的西塔变成了现在的东塔。 现在,无论你是坐船游运河,还是踯躅街区的里弄中,都会不时看到寺庙中香火的氤氲,听到钟磬的低吟,大概就是“香灯昼夜,钟鼓晨昏,还运河畔好光景”吧?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座古粮仓,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就储藏在这里,它与北京的南新仓一起并称为“天下粮仓”。 现在,这里经过修葺后保留了大部分的仓房,甚至连门前的河埠和门厅都在,是运河沿岸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城市公共仓储建筑群。安静的午后,恍若还能听见当年垄场碓房的工人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似有隔世之感。漫步其中,不远处的咖啡馆已经飘出了咖啡的浓香味。 除了这些,大兜路历史街区还有美食、民宿、手工艺坊等多种业态,符合最初的定位。 从年开始,为了更好地迎接G20峰会,也为了更丰富街区的内涵,大兜路又大刀阔斧地进行街区改造提升。除了将街区内的指示牌、宣传册都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这种常规的景区国际化外,大兜路还加入了拱墅区财富小镇的规划之中。 近年来,浙江正在全力打造特色小镇,基金小镇落户拱墅区,随后金融、民宿、花艺、工艺品等多种业态相继加入。其中,基金小街落户于大兜路,让大兜路也变成了财富小镇计划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驻基金小街的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1对1私人定制金融业务。 未来,你就可以坐在大兜路古色古香的小院落里,捧一杯清茶,圆一个财富梦,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致? 本刊记者/郭黎霞 主管: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承办:浙江省对外传播中心 运营:《浙江行》杂志编辑部 联系我们:zhejiangxing sohu.北京中科医院爆光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yh/1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杭州华服文化创意园今起试营业
- 下一篇文章: 罗超毅点赞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百花齐放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