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派,又称方位法、宗庙法、屋宅法、罗经法等,由于理气派主要源起于福建并主要在福建传播(此及浙江、四川等地),故又称福建派。理气派的起源,可以远溯至周公卜河洛,后来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术盛行,晋代,郭璞就提出了理气派的内容:“二十四山分阴阳,共成四十有八局。”理气派主要由宋代王伋、陈抟等人创立。理气派代表人物众多,著作颇丰,其中,《青囊海角经》是理气派的经典著作。理气派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作为四纲,严格讲究方位,并有诸多煞忌,其理论框架几乎把易理涵盖的范围都囊括进行,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八卦、星宿、神煞、纳音、奇门等都是理气派的根据和原理,所以,理气派的理论极其复杂,常人难以理解。如:宗庙之名,有人认为是五行,也有人认为是宗庙之水,莫衷一是。

理气派特别注重罗盘定向、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等,要求不相乖错,以求达到以定生克的效果。总体而言,理气派借鉴了形法派的很多理论,是在形法派的基础上揉进了《周易》和占星学说,而且还将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神煞、纳音、奇门、六壬、星象等几乎所有五术理论观点都纳入其立论原理。其中,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八卦、十二地支、天星、五行为四纲,讲究方位,有许多“煞”忌,故而,理气风水十分复杂,深奥难懂,其流传范围很有限。后来,理气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也开始推崇杨筠松为自己的宗师。如:《青囊海角经》原本是理气派的代表力作,却托名杨筠松、曾文辿所著。

正是因为理气派理论基础繁多,其门派也多。理气派主要派别有:五姓图宅派(纳甲派)、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玄空飞星派、星宿派、八卦派、奇门派、金锁玉关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元、八宅、玄空飞星、三合四大派别,不同门派都以这四大学说作为主要理论依据。

1.三元派

三元,指天元龙、地元龙、人元龙,以此来定二十四山之阴阳。玄空学派中把卦山称为天元龙,天元龙之左山为人元龙,天元龙之右山为地元龙。如子山为卦山(坎),其左山为癸,右山为壬,即壬为地元龙,癸为人元龙。玄空学派的规则是,人元龙之阴阳横与天元龙同,地元龙之阴阳恒与天元龙异。由此可迅速检查二十四山之阴阳。

又一说,一个甲子60年为一元,三个甲子年为一正元。一个正元中的第一元叫上元,第二元叫中元,第三元叫下元,合称三元。每元中以20年为一运,每元三运,三元共九运。因此,叫三元九运。

古人认为,北斗七星再加上天皇大帝星(左辅星)、紫微大帝星(右弼星)共九颗星,不仅主管天上大事,与人间吉凶也有密切联系,是整个天体运转的枢机,每个星管一运,故分九运。

黄世平在《北斗本生经》中描述了北斗的美丽传说:“在遥远的龙汉年间,有个古老的国家,国王叫周御王,圣德无边。他有个爱妃,明哲慈慧,号紫光夫人。夫人发下大愿,要为周御王生下几位圣子,辅佐乾坤。一年春天,百花齐放,紫光夫人在御花园游玩,来到金莲花温玉池,她脱下衣服洗澡,忽有所感,于是生有九子。老大是天皇大帝,老二是紫微大帝,其余七子分别为贪婪、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七星,即北斗七星。此九形乃形法九星之名,理气九星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就星。一星管一宫,一星管一运。

三元九星运程表

三元

九运

起止年公历年

起止甲子年

上元

一运

~年

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运

~年

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运

~年

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

四运

~年

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运

~年

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运

~年

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

七运

~年

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运

~年

加深年至癸卯年

九运

~年

甲辰年至癸亥年

三元派有龙门法(又名《乾坤国宝》)、玄空飞星法、玄空大卦法三个大的流派。其中,玄空飞星派清代才出现,蒋大鸿为玄空祖师,主张用九宫飞星配合三元九运或二元运气法理气。玄空飞星法又分为若干个派别,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有六家:无常派、滇南派、苏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广东派。此外,還有李虔虛、溫明遠、高冠中、戴錫倫、趙魯源、吳師青等,也都自成一家,大小流派不下百十家。

三元九宫法,先确定当下属于三元九运中的哪元哪运,再排出运盘。其顺序是,以后天洛书顺序排列。如:洛书是五居中、六居乾、七居兑、八居艮、九居离、一居坎、二居坤、三居震、四居巽。如果是下元七运,则七居中、八居乾、九居兑、一居艮、二居离、三居坎、四居坤、五居震、六居巽,余运同法。排出盘后,再根据坐山朝向之阴阳,阳顺阴逆,排出山向飞星盘,其吉凶则根据山向飞星的旺相休囚与该年月的飞星生克来判断,这就是三元九宫法。

现代天文学证明:土星围绕太阳一周约30年,木星围绕太阳一周约12年,水星围绕太阳一周约0.24年。六十年三星均回到原位,即至少要六十年三星才能聚会一次,也许这就是六十年为一元的根据。

2.八宅派

汉唐时期,五姓相宅术兴盛之时,八宅派已兴起,至北宋逐渐完善,有渐次取代五姓相宅术之势。明清时期,八宅派著作繁盛,八宅派形成完整的体系,八宅派将一宅之主划归为八个命宫,是以其出生的十二地支年而定的,弥补和避免了五姓划分的诸多矛盾,八宅派相宅术操作方便,比五姓相宅更为科学,更能很好地满足广大风水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五姓相宅派逐渐衰落的一个因素。

敦煌写本中宅经P。中提到“八卦宅经”、“六十四卦宅经”,说明以八卦为基本分类方式的相宅著作在晚唐五代之际已经流行,著作也并非一种。此前,以八卦相宅判断吉凶之事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如:《晋书·艺术传》曰:

上党鲍瑗家多丧病贫苦,或谓之曰:“淳于叔平,神人也,君何不试就卜,知祸所在?”

瑗性质直,不信卜筮,曰:“人生有命,岂卜筮所移!”

会智来,应詹谓曰:“此君寒士,每多屯虞,君有通灵之思,可为一卦。”

智乃为卦,卦成,谓瑗曰:“君安宅失宜,故令君困。君舍东北有大桑树,君径至市,入门数十怖,当有一人持荆马鞭子,便就买以悬此树,三年当暴得财。”

瑗承言诣市,果得马鞭,悬之三年,浚井,得钱数十万,铜铁器复二十余万,于是致赡,疾者亦愈。

淳于智以演卦形式,推断出鲍瑗丧病贫苦的原因,即安宅失宜,并指出了镇压方法,只是其演卦之法现在不得而知。

隋朝建大兴城,就是按八卦中乾卦的卦理规划的。《隋书》卷六十八《宇文恺传》载:

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后决渭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后拜莱州刺史,甚有能名。兄忻被诛,除名于家,久不得调。会朝廷以鲁班故道久绝不行,令恺修复之。既而上建仁寿宫,访可任者,右仆射杨素言恺有巧思,上然之,于是检校将作大匠。岁余,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文献皇后崩,恺与杨素营山陵事,上善之,复爵安平郡公,邑千户。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帝大悦之,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隋朝大兴城的规划,张礼《游南城记·永乐坊》载之较详:

宇文恺城大兴,以城中有六大岗,东西横亘,象乾之六爻,故于九二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大兴寺以镇之。玄都观在崇业坊,大兴善寺在靖善坊,其岗与永乐坊东西相直。

大兴城的布局,在唐代仍为时人所   (唐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下宝历二年,)春,正月,壬辰,裴度自兴元入朝,李逢吉之党百计毁之。先是民间谣云:“绯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又,长安城中有横亘六冈,如乾象,度宅偶居第五冈。张权舆上言:“度名应图谶,宅占冈原,不召而来,其旨可见。”上虽年少,悉察其诬谤,待度益厚。

元朝胡三省注曰:

六岗横亘,如乾隆卦六画之象。裴度平乐里第偶居第五冈。程大昌曰:宇文恺营隋都也,曰: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隆卦六爻,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其地。刘禹锡《看花诗》即此也。裴度在朱雀街东,自北而南则为第四坊,名永乐坊,略与玄都观东西相对,而其第之比观基,盖退北两坊,不正相当也。

鲍瑗之宅和大兴城布局,与传世八宅派著作的相宅法不同,只用八卦推断吉凶,换言之,就是只就乾卦卦理附会,简单直观。乾卦六爻,自下而上,初爻、九二爻代表民,九三爻、九四爻代表臣,九五爻、上九爻代表君。君爻中九五爻为奇数,上九爻为偶数,女为阴为偶,男为阳为奇,因此,九五爻为君王之象,即“九五之尊”。又取乾卦“飞龙在天”之意。明清前朝三大殿、后朝三大殿、天安门城楼,皆为九间屋宽,五间屋深,即取“九五之尊”之意。

后世八宅派风水术套上九星以定吉凶,相比较而言,更为复杂。且组成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占断吉凶系统。八宅派的代表作有:明王王君荣编辑的《阳宅十书》、清代题为箬冠道人撰的《八宅明镜》。《阳宅十书》是明代宅经的集成,不仅集中了八宅派的内容,还收揽了宅内外形法、选择、符咒等多方面的内容。《八宅明镜》又叫《八宅周书》,专讲八宅。八宅派的著作现在可见的最早的应该是敦煌写本P.b《八宅经》。八宅派隋唐发轫,五代两宋时流行,明清最为兴盛。

基于天人感应的观念,《八宅明镜》认为:“人之生命不同,宅之宜忌各异。”八宅派即福元法,就是将人命与宅的卦象或时空构成结合考虑,并确定最佳宅体格局的方法。

八宅,分别指东四宅和西四宅。东四宅为:震宅,坐东向西;离宅,坐南向北;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坎宅,坐北向南。东四宅适宜东四命的人居住。西四宅为:乾宅,坐西北向东南;兑宅,坐西向东;艮宅,坐东北向西南;坤宅,作西南向东北。西四宅适宜西四命的人居住。如东四命之人住入西四宅中,或西四命之人住入东四宅中,则为命宅不相配,凶。八宅派研究命卦与方位的关系,除包括形法内容外,还包括理气内容。东四命卦住宅的五行属性为:东命震卦属阳木、东南命巽卦属阴木、南命离卦属火、北命坎卦属水;西四命卦住宅的五行属性为:西北命乾卦属阳金、西南命坤卦属阴土、东北命艮卦属阳土、西命兑卦属阴金。

住宅应当以一家之主的宅命去选择住宅类型。古代,男尊女卑,自然是以男性为主。现代,男女平等,一家人中,如男性事业发展得好,则以男性为主;如女性事业发展得好,则以女性为主。人的宅命相是根据其生辰八字计算出来的,不同年份出生的人有不同的卦象,一年是指立春到次年的立春前夕。而且,男女的算法不同,有专门的计算公式。又以“大游年”变爻方式推导“宅与命”的“八门套九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推导系统,使用起来比较繁琐。

清末以来,除八宅派独立性较强外,其他理气流派己基本融合,统称“玄空飞星派”,注重砂水与方位的组合,特别强调地理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吉凶变化。

八宅派综合起来只有两点:一是将坐山配游星论吉凶。游星是指: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四吉星,五鬼、绝命、祸害、六煞四凶星。以此八星根据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别将游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则吉,配凶则凶。二是根据住宅而论吉凶。

八宅派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根据宅主生年甲子元运,按“野马跳涧诀”或“排山掌诀”(如:《阳宅十书》:“野马跳涧走,从寅数到狗,一年隔一位,不用亥子丑”)计算,配以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如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坤(男性)或艮(女性)、六乾、七兑、八艮等。生年甲子元运,是将洛书九宫与干支历的六十甲子组合而构成年为一循环的所谓“大周天”,一个大周天又被细分为三元九运。

第二,算出宅主命卦后,按其卦象上所谓纳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定出所谓东四命和西四命。八卦纳音五行,就是将各卦象与五行相配:乾属金、坎属水、艮属土、巽属木、离属火、坤属土、兑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土生金,故属土或属金的艮、坤、乾、兑等四命卦可同归一类,称西四命。又以水生木、木生火,故将坎、震、巽、离四命卦归为一类,称为东四命。

第三,按九宫划分宅位,再将九宫方隅(四正四维共八卦),按其卦象并循五行生克之理分为东四宅和西四宅两大类。

第四,将命卦与宅子的坐宫及格局相配合,如东四命之人宜住东四宅;或更细一层说,如乾命之人宜居乾宫等。然后,再按大游年法(即九宫飞星法)进一步安排好宅院的内部格局,使人宅相扶,与天运相谐调而求得绵延福德。

由于八宅派计算命卦,都是以年支为准。换句话说,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别相同,他们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对他们的风水布局也是相同的。那么,一年中出生的人不在少数,按照八宅派风水观点来论,他们都在一个共同点上。因此,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过于简单粗略。特别是东四命配东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的观点,更显粗陋,难以准确。因此,八宅法必须与玄空飞星配合起来使用,才更为精确。

3.玄空飞星

从字义上解释,“玄”即天时,“空”即是空间及方位。古人说“天玄地黄”,是用玄来代表天,又因天象运行象征时间变化;用地来代表空间,土地能生养万物,又为万物之所依。由此可见地面空间与天象时间两者密不可分。故玄空学运用的原理即是时间与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吉凶变化。

玄空飞星是理气派最重要的理论分支,以时空划分三元九运,以洛书九宫飞布九星,将住宅配合元运,挨排运盘、坐向、九星、利用九星飞伏来判断吉凶,然后以住宅的形势布局,结合周围山水环境而论旺衰吉凶。即玄空以挨排洛书九星为理气,以自然环境的山水为依托,两者结合后确定其旺衰。这既要理气,又不死套理气;既要环境,又不迷恋环境,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确定住宅的吉凶。玄空学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一是以排龙诀与安星法为主要方法;二是以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易学理论为运用;三是以客观的气场分布和自然环境为依据。

就其操作而言,是以罗盘为工具,以排龙诀与挨派洛书九星定理气,又以自然环境的山或建筑物、水或马路布局为峦头依据,两者结合,确定旺衰以及研究环境中的阴阳两气的变化及其生克关系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趋吉避凶,此为理气、峦头兼察之道,细究其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的理论基础以用与断事克应。三者关系必须紧密相连。

玄空飞星,是将山向配合元运拗排山向,元盘九星,从而看山水室内布局论旺衰吉凶。所谓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为贪狼,二黑在坤为巨门,三碧在震为禄存,四绿在巽为文曲,五黄在中央为廉贞,六白在乾为武曲,七赤在兑为破军,八白在艮为左辅,九紫在离为右弼。

《青囊海角经》曰:“盖地无精气,以星光为精气、;地无吉凶,以星气为吉凶。”《阳宅十书。云:“天上之九星为地下之九宫,司人间祸福,其应如响。”大游年法就是一种“地气纳天光”的相宅法。其要旨,如《阳宅爱众篇》所述:“夫相宅,要以天之九星、地之九宫为宗。九星者,即祸、天、延、五、生、六、绝、加辅、弼也。九宫者,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加中宫也。八卦分布八方,寂然不动以象地;七星随门左旋,降临祸福以象天。吉星临宫,相生相比,上吉;星宫相克,中吉。凶星临宫,相生相比,大凶;凶星相克,次凶。生克出于五行。”所谓九星,一般认为缘自北斗七星及其旁的左辅星和右弼星,风水术语另成系统,认为各有阴阳、五行属性及吉凶不同。《地理全书洞林照胆九宫篇》(载《永乐大典》一四二一七卷“地”字,相地九)认为,“郭璞取河图天地之数,自太乙(北辰)所行之宫,寓之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破军、武曲、左辅、右弼之星,覆一作临于二十四山,以审相背,以断吉凶焉。”

贪狼星一是白水星的别名,又号文昌星,五行属水,是九星中第一吉星。利中房,利男性,令人生气蓬勃,凡事积极向上进取。遇其凶也,主刑妻克子。

巨门星是二黑土星之别名,又好病符星,五行属土。为泉神,晦气病符,忧愁抑郁。夫人见之主是非、讼灾、流产、久病等。其吉也主发财。

禄存星是三碧绿星的别名,绰号蚩尤,五行属木。遇其凶者,官有灾祸,残病刑妻,脓血顽疾。其吉者,当其旺,兴家振业,富贵功名。

文曲星是四绿木星的别名,五行属木。遇其凶者,主姻缘反复,人口不定,主道德文章,登科甲第,加官进职。坐文昌位,吉者最利读书求功名。

廉贞星是五黄土星的别名,又号正关。因其为天干戊己,故又号戊己土星。又因其居于天心正位,故又号都天煞神。五行属土。它位中央时为吉星,在其他位置则是大凶星。其能量最大,凶时最凶,吉时最吉。其凶也,主无端惹祸,以外横灾,顽症手术,口舌是非,家中失窃,免官破财。其吉也,宜静不宜动,宜泄不宜克,主功名立见,威震八方,人丁大旺,钱财速发。

武曲星是六白金星的别名,五行属金。为九星中第三吉星。其吉也,主威震主权,巨富多丁,利外交,夫妻和睦。其凶也,怜丁孤苦,刑妻克子。

破军星是七赤金星的别名,绰号盗贼星,五行属金。主是非口舌,盗贼奸淫,奇难杂症,刀伤车祸,子女缘薄。其吉也,主旺财丁。

左辅是八白土星的别名,五行属土。为九星中第二吉星。生旺主吉,主慈祥,富贵功名。其凶也,小口损伤。

右弼是九紫火星的别名,五行属火。性主急,镇邪恶,速发富贵。其凶亦速,勃然大灾。

玄空学的实质,就是注重元运的旺与衰,及1~9九个数位的生克制化与命局中喜忌配合。

九星飞宫法又叫大游年法,具体做法有六个步骤:

第一,将宅子按九宫划分,并用后天八卦按方位标定。

第二,确定宅门的坐宫卦位,称为“伏位”;然后从伏位上循八卦方位顺序左旋即顺时针方向旋转,按照大游年歌诀顺布辅弼二星以外的七星,与宅门之外的其它宫卦对应。

大游年歌诀共八句,每句八字,首字为伏位卦名,其余七字即七星星名缩写,按卦序组成。如《阳宅十书》载大游年歌诀:乾六天五祸绝延生,坎五天生延绝祸六,艮六绝延生延天五,巽五六祸生绝延,离六五绝延祸生天,坤天延绝生祸五六,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依大游年歌顺布的七星,反映着伏位的宫卦与其它七个宫卦因八卦数理关系和阴阳五行生克关系而产生的七种吉凶不同的作用。就伏位的宫卦与其他各卦的卦爻来说,从下数起两卦第一爻不同,则相克凶属祸害禄存土星;两卦第二爻不同,相克大凶为绝命破军金星;第三爻不同,则互生属大吉,为生气贪狼木星;第一、二爻不同,亦互生吉,为天医巨门土星;第一、三爻不同,又互克次凶,为六煞文曲水星;第二、三爻不同,相克大凶,为五鬼廉贞火星;三爻全都不同,相生为吉,属延年武曲金星。因为宅子可分为八个坐宫卦位,伏位可有八种不同宫位,七星顺布次序也有八种,遂形成大游年歌诀。如此,便可生出八种宅形。关于伏位,也有定于正房(又称为座上)的,用大游年歌顺布七星方法不变。八宅派的福元法则以宅主命卦为伏位顺布七星,仍用大游年歌。

第三,根据九星临宫的情况,按星的吉凶及与宫位阴阳五行生克关系,判定宅中各宫位的吉凶。吉星临宫,星与宫相生比,是属吉星得位,大吉。例如坤宫属土,临宫为延年,吉星属金,按五行生克关系,土生金,故为大吉。吉星临宫而星与宫属五行相克,则是星吉不得位,不为吉但也不为凶。凶星临宫,如果星与宫之五行相比生,则凶上加凶为大凶。如是宫克星,则有助于削弱星的凶气,属小凶。如此,宅中吉凶会有大吉、次吉、小吉、小凶、大凶等不同差别。

第四,依吉凶程度确定宅舍形势,包括其高卑大小层数等。一般说来,吉地宜立高大壮实房屋,凶则宜其低小。

第五,依吉凶位次确定房屋功用。吉地宜作厅堂、局室或立宅门。凶地不可住人,亦不可养畜,只宜区别情况安排仓、厨、碾、厕等小用。如绝命处是润下阴金,只作厨房用,常加火炼,可转为有用熟金;五鬼处是毒火星,万物之遇之皆焦,只宜作厕所或安碾磨、做仓库等。

第六,确定宅院内道路及流水引入放出方位。大游年法或九星飞宫法,本身并不涉及居住者的星命元运,世俗中应用较广,尤其是井邑之宅中,实例很常见。例如:陕西平遥古城中的民居,其风水格局就大多依循这种方法。在这些民居中,平屋顶上多建有风水楼或风水影壁,就是按照九星临宫、吉地房屋宜高大壮实的原则布局设置的。如:坎宅离门型的宅院,以门为伏位,即从“离”位排布九星,至坎位为延年武曲金星,上吉。主房据此宫当为宅中最高大者,或在上面建起风水楼或风水影壁以崇其势,风水楼内则供奉坐宫“延年武曲金星”神位。而坐东朝西的兑门震宅,九星流布以东北方为延年武曲金星,上吉,风水楼便建在该宫位上。

由此可知,与其他流派的理论相比较,玄空学注重时间的变化,强调天运流转。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中相同坐向的房屋和坟墓,若造作的时间不同,其吉凶的现实则也不同。清初玄空大师蒋大鸿曾说出“人葬出盗贼,我葬出王后!”这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能在适当时机选择有利的地理环境的一个风水大师。据此,所谓的风水宝地,并非永恒不变的。这一理论非常准确地放映了人生起落,以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发展规律。

玄空学起源于周朝,唐代已门派纷纭,用河图、洛书、八卦九宫,而各有各的理论学说。明清时期,地仙蒋大鸿(字平阶,号大鸿,又号宗阳子、杜陵狂客),江苏松江县泽丰镇人,其玄空挨星法得无极子竺翁(云阳子)传,水龙法习自吴天柱,阳宅法得魏裔介(相国)及武夷道人传授,蒋氏乃将玄空地理露一线曙光之第一人。蒋著有《地理辩正注》、《水龙经》、《八极神枢注》、《归厚录》、《玉函真义》(又名《天元歌》)、《古镜歌》、《星心歌》等。但恪于天律有禁,怕泄露天机而遭天遣,未敢屠戮玄空挨星等秘诀。所以沈竹礽说:“蒋虽为地理之大功臣,亦为地理之大罪人”,因为他将玄空理论整理出书,但又不将玄空秘诀告人,致使后人伪说百出。蒋授徒张众馨、骆土鹏、吕相烈、姜尧、胡泰征、毕世持等。蒋守秘之心甚重,不肯轻易泄露,对其门人弟子亦是如此,可谓无人得知全理。清初,玄空六大派,不过是各拾其著作以一己之意加以发挥而已。

玄空学于乾隆、嘉庆年间开始盛行,派别甚多,但各门派固步自封,且互相攻击,各视所学为天机,从不轻泄与外人。清代最著明的玄空派别有六:

滇南派,宗范宜宾,著《乾坤法窍》。

无常派,宗章仲山,著《地理辩证直解》、《心眼指要》、《阴阳二宅录验》。

苏州派,宗朱小鹤,著《地理辩证补》。

上虞派,宗徐迪惠,习端木国瑚《地理元文》。

湘楚派,宗尹一勺,著《地理四秘全书》。

广东派,宗蔡岷山,著《辩证求正》。

其中,惟独无常派祖师章仲山一脉确实得玄空真传而神明其道至今,“无常派”的称呼,是因为章仲山一脉玄空法源于无锡而发扬于常州。无常派玄空深得蒋大鸿玄空之旨,是六派中得蒋大鸿生平玄空所学最多的一派,但章仲山著书传玄空之学时,因恪守蒋大鸿之“天律有禁”之言,在其书中所言亦多隐讳,使所习者如云里雾里,不明玄空真理,故其真诀在近代之前,流传甚为隐秘,得诀者寥寥数人而已。

清末,玄空学派再出一名人沈竹礽。沈氏生于道光二十八年,九运年,浙江钱塘人,名绍勋,号竹礽。沈氏13岁时,金钱帮作乱,攻陷杭州城,沈家从此家破人亡,一门殉者七人,母投井自杀,而沈氏也被匪徒挟持,辗转到松江。第二年洋将华尔打败贼匪,救出沈氏,并且收养为义子。后华尔攻打浙江慈溪,中枪阵亡,15岁的华尔之妻姚氏亦逝世。此后,沈氏受聘于英将戈登,译兵法,训新兵。终年则作商贾。沈氏先后娶三妻,分别是吴氏、谢氏、袁氏,谢氏早亡,吴不育,袁氏生二子二女。

沈氏16岁读地理书,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余姚黄氏无桂楼、宁波范氏天一阁、卢氏抱经楼,凡藏有地理方面的书籍,莫不毕读。一运辛未年冬,即年,沈氏为先君觅葬地,得地于中台山,形局之完美,实所罕见。拟立壬山丙向。沈氏邀集大江南北地理师八十余人,众人均言吉地(除蒋大鸿一派外),无奈该地为某官宦重金购去,沈氏心情闷闷不乐,嗟叹良久。年冬,某氏葬父母,开金井时,沈氏再前去探视,见穴晕太极图分明如画,心情更加抑郁。不料葬后,此官宦父子案发,撤职发配充军,死于路途,家道从此零落。于是沈氏再次召集杭城地师看此地,均言吉地,且曰课不犯神煞,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胡伯安姻兄弟戊游杭州时,行李中有姜尧秘本,姜尧即是蒋大鸿徒弟,又名汝皋,写有《从师随笔》。秘本记有姻戚某氏,其家广延地师,得一地,堂局极美,系壬山丙向,康熙二十三年,时在一运甲子年,葬后不到一年,全家患疫死。蒋大鸿了登山观看,笑曰:“地固美,惜犯反吟伏吟,葬之,祸主无日矣。”沈氏于是开始重视蒋氏之学。后又置酒,集地师30余人讨论,均莫明其理。反吟伏吟,书中绝不提及,取蒋氏书读之,仍无所知。

同治癸酉年(),沈氏26岁,再与胡伯安在无锡访蒋氏传人章仲山后裔,居数月,不肯轻泄一字,许以重金,借得章仲山所著《宅断》,二人日夜抄书,穷年苦思,终不得解。一日读易,玩洛书图,豁然贯通。后读仙井胡世安《大易通则》,光山胡煦《周易函书》,遂将《宅断》一一注释,连年购阅易说,易注一百七十余种。足见沈氏为真正弄懂玄空,可谓呕心沥血。然而沈氏非蒋派真传,一些重要的玄空秘诀仍不得要旨,沈氏以其聪明饱学及惊人的毅力钻研,仍未登大雅之堂。

沈氏丙午年归道山后,手稿及心得多为弟子分携而去。沈竹礽之子祖绵瓞及胡安伯、江迁生、申听禅等弟子,从沈氏笔记及往还书信中搜集有关资料,分类编成《沈氏玄空学》,此书成为影响当代风水发展的一本很有名的著作。

中州派所传,其派谓玄空口口相传,一代传一人,然而中州派之名并非创派时即有,自明清之际自立门号,其术为紫微斗数及玄空堪舆之术。

中州派起源于洛阳,洛阳古时称中州,故取明中州派。中州派玄空学则发源于汉代,至今有近年历史。玄空的原理,周代时已开始确立,至晋代时,风水学有很大发展,郭璞便是中州派的祖师,中州派实行一师一徒的制度传授口诀,而王亭之先生则在偶然的机会下,从其祖师刘惠苍先生得到口诀后,开始深入研究玄空风水和紫微斗数。王亭之先生得中州派之术真传后,便打破一师一徒的制度,将《中州派玄空三诀》公开于著作上,他这样作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更多人懂得玄空的真理,同时希望中州派玄空学可发扬广大。

玄空学发展至今,理论体系较为完善。

4.三合派

三合派,又称三合水法。三合派有多个分支,包括三合古法、三合新法、向上三合。

三合古法是目前江西省赣州最为流行的风水术,其创始人为风水鼻祖杨筠松,主张用天盘双山配十二长生消砂纳水,代表作有《天玉经》、《玉尺经》、《青囊奥语》等,世称“杨公九经”。

三合新法的创始人为杨公之徒、宋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他在罗经上增添了人盘,使罗经天、地、人三才合一。其格龙立向纳水等仍然用三合古法,但主张用二十八宿五行配合人盘双山消砂,代表作有《催官篇》等。

向上三合,为明清风水大混乱时期,没落儒生王彻茔和尚和赵九真所创,将风水术的龙、穴、砂、水、向五要素,用立向作为最终的统一,并从向上起长生,反而把最关祸福的龙、水降为次要地位。其代表作主要有《地理五诀》、《地理原真》等。

三合,指金、木、水、火四局的生、旺、墓三合,即地支三合。如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三合风水讲究的是父母三般卦,要求龙的入首、坐度、水口三卦合一,如水口是四大局的金局水口,来龙入首是金龙,就要求穴的坐度一定得控制在金龙的坐度之内。而罗盘上每个地支之下,都有含有金木水火三大局属性,如子字,在某些度数内属金龙,某些度数内属火龙,所以,一个字就有不同的理气方法,不同的龙局其十二长生宫完全不一样,并非某些学术认为的那样,子字就一定是水局。

三合古法、三合新法,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法传播,流传的区域有限,目前只限于江西赣南、闽、粤等部分地区。向上三合则通过书本,影响范围相应广泛一些。

三合派以山水为主,将二十四山与坐宅配山论生克关系。所谓坐宅山,实际上是指坐宅的罗盘上的五行,与宅外山峰或各个建筑物之间构成的五行生克关系。注重看水来水去的方向,配水则以十二长生位来论吉凶。即将二十四山配长生位,再看水从何方来,又向何方去。

十二长生就是命理学中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

胎,代表事物的初级阶段,阴阳不分,犹如人初受孕的最初数周,无法形成基本的形态。

养,也代表事物的初级阶段,仍然不分阴阳,但已有形体,如妇人养胎之时,需要特别护理,但已有了开始接受外部信息的部分能力。

长生,代表事物诞生初期,阴阳已明,生机勃勃,开始大量接受外部信息,具有发展的无限动力。

沐浴,代表事物发展的年幼时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接受来自外部良好信息,使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攻击,使其夭折。

临官,如人之少年时期,会获得大量的信息知识,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但还不能独立。

冠带,是事物发展的青年时期,一方面仍然接受信息经验,另一方面已经能独立于世界。

帝旺,为事物的壮年阶级,此时可以通过其创造、变化,为人类改造自然所利用,是事物发展的顶峰时期。

衰,是事物发展走向衰弱的过程,如人之中老年时期,虽然仍能创造财富,却渐渐力所不支。

病,属老年后期,已经不能劳动创造,走向灭亡的趋势已经不可挽回,但仍属于活性物质。

死,事物已走向死亡,但仍然存在一定形体,如:椅子散架,虽不能使用,但仍具椅子的形体。

墓,事物已走向死亡后的最后阶段,虽仍有一定的形体,却阴阳渐消,走向混沌消亡。

绝,事物已经走向彻底灭亡,不具备任何形态,更没有阴阳之分,处于空亡状态。

目前,闽浙等地主要使用的是向上三合风水术,主要以《地理五诀》、《地理原真》等著作为主要依据。三合风水术存在四大误区:

第一,强调龙、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的同时,却将立向作为总结,把最关祸福的龙和水降为次要地位,并创立了所谓的向诀和上五行,以向分四局龙水配合为依据,从向上起长生,曲解了杨公《青囊奥语》的“坤壬乙”诀。同时,杨公之《玉石经》中的“生来会旺,聪明之子方生;旺去迎生,富贵之子期聚至。冠带失超龄之男,临官丧成材之子”的纳水诀生搬硬套,运用到立向上来,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冠带不立向和临官不立向的理论。

第二,“诸水尽从天上去”的论断不符合水循环的自然规律。众所周知,罗盘二十四山的八干四维,代表的是天的系统;十二地支代表地的系统。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即水的“胎”形态,通过冷空气冷却后,形成雨水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然后再由地表流归大海。杨公在《玉石经——真天机赋》中明确提到:“天干位上宜来,须防流破,地支位上宜去,切忌朝归。”所以,诸水尽从天上去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是不符合水循环的客观规律的。

第三,理论体系混乱。三合风水将翻卦九星、纳甲派等风水术的理论搬到三合风水术中,如:所谓三吉六秀、黄泉、天马、贵人、禄山等。正宗三合法,依龙而立,二十四山中,每个字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存在,不同属性的龙水有不同的三吉六秀、贵人、禄山等,并不是向上三合所言的死格局。

第四,创立所谓的“十二水口”和“七十二局”的吉凶断法,将风水术庞大的理论体系用简单的语言格式化,认为某字位宜某水来某水去,某山秀丽便主出某人等,完全不理会该字某度的五行属性,把灵活多变的风水术弄成了死记硬背并僵化的东西。

5.图宅术与五姓相宅

五音五姓相关的图宅术,汉代已产生。王充《论衡·诘术篇》在批评图宅术时,摘录了一些图宅术的方法。曰:

图宅术曰:“宅有八术,以六甲之名,数而第之,第定名立,宫商殊别。宅有五音,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又曰:

数宅既以甲乙,五行之家数日亦当以甲乙。甲乙有支干,支干有加时。支干加时,专此者吉,相贼者凶。

又曰:

五音之家,用口调姓名及字,用姓定其名,用名正其字。口有张歙,声有外内,以定五音宫商之实。

又曰:

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徵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

又曰:

日廷图甲乙有位,子丑亦有处,各有部署,列布五方,若王者营卫,常居不动。

从上述的记载可知:

第一,根据方位将宅编成加以名数,依据宅的甲乙名数分成宫商角徵羽五类,因分类不同,各宅则有别。住宅的宅主依据其姓的发声,可以分成宫商角徵羽五类,以此来占断吉凶,宅与姓的五行关系相生则吉利,相克则凶祸。

第二,宅的名数的编排是以干支六甲来编的。

第三,五姓的分类原则是“用口调姓名及字,用姓定其名,用名正其字。口有张歙,声有外内,以定五音宫商之实。”

第四,判断五姓宅的吉凶主要是依据其大门的朝向,因为五姓宅的大门各有宜忌,大门要与各姓“五行之气”相得(相生)为吉利,以此定大门朝向宜忌。“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

第五,运用六壬术来判断吉凶,所谓“专比”、“相贼”、“支干加时”的“加”,皆六壬属于。这一占断守法与后来《地理新书》所用的守法完全相同,这与汉代出土的六壬占盘可以相互印证。

第六,为占断宅的吉凶,当时都绘有“日廷图”之类的图,也许就是“图宅术”这一名称的由来吧。

对于朝向占断,图宅术以门为依据。这里的门指大门,或称院门。古代对门户的概念区分得十分清楚,单扇为户,两扇为门。户是大门以外的旁门、房门。设置在建筑区或建筑群出入口的两扇对开的才称为门。门在传统居住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建筑的所有权和文化功能。对住宅来说,门就代表着家的范围和家的境况。古代五祀(户、灶、中溜、门、井)中,“门”就是其中一祀。根据后来风水术,大门就是气流动的枢纽,是迎纳吉祥的关键所在。

王充认为,大门的朝向应该也堂为依据,即应该以堂的朝向代替大门的朝向来判断吉凶。正是因为以门为依据判断吉凶不科学,后来风水术士采取变通的办法,提出了截路分房法予以弥补,《阳宅十书》记载较详。

总之,秦汉图宅术认为,五姓宅的吉凶与门的方向、数量增损有关,换言之,就是可以通过改变门的方向和数量来改变五姓宅的吉凶。汉代的图宅术是我们先进见到的最早的五姓相宅术。

隋唐时期,五音、五姓之说广泛运用于各类占卜术中。《隋书·经籍志》,今五音、五姓相宅卜葬的著述,就收录有《五姓墓图》、《五音相墓书》五卷、《五音图墓数》九十一卷、《五姓图山龙》等。两唐书的经籍志和艺文志中收录有《五姓墓图要诀》、《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五音地理经》等。相宅方面,则出现以专以五姓命的相宅著述《五姓宅经》,《旧唐书·经籍志》记为二卷,《新唐书·艺文志》记为二十卷。

唐太宗、高宗朝专司阴阳历算之职的吕才对五姓提出批评,正是五姓普遍运用于相宅的反映,《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太宗贞观十五年”吕才叙《宅经》文下,胡三省注曰:

近世相传以字学分五音,只在唇舌齿调之,舌居中者为宫,口张者为商,舌缩者为角,奢求挂齿者为徵,唇撮聚者为羽。阴阳家以五姓分属五音,说正如此。

当时的阴阳家有相宅卜葬的职能,说明当时五姓相宅之流行。

《旧唐书·方技传》记有严善思五姓占卜的事迹:

严善思,同州朝邑人也。少以学涉知名,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初应消声幽薮科举擢第。则天时为监察御史,权右拾遗、内供奉。数上表陈时政得失,多见纳用。稍迁太史令。

圣历二年,荧惑入舆鬼,则天以问善思。善思对曰:“商姓大臣当之。”其年,文昌左相王及善卒。

吕才之后,僧一行撰《五音地理新书》三十卷,据南宋晁公武《读书后志》载,其书“以人姓五音,验八山三十八将吉凶之方,其学今世不行”,则仍主五音姓利说。晁公武所谓“今世不行”之说乃一厢情愿,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嫌。实际上,僧一行之说,在北宋仁宗王洙编纂《地理新书》为地理官书之时,极为流行,北宋王朝的几个皇帝都是按照五音姓利说来选择陵址的。杨宽先生在考察宋代皇陵时说:“当时看风水,流行把姓氏分归五音(宫、商、角、徵、羽),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的办法。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乾兴元年()举行真宗葬礼,八月六日司天监上言:‘按经书(指将阴阳堪舆之术的经书),壬、丙二方皆为吉地,今请灵驾(指载运棺椁的车驾)先于上宫神墙外壬地新建下宫奉安,俟十月十二申时发赴病地幄次,十三日申时掩皇堂。’”(《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二七)

敦煌文书中涉及五姓宅及五姓的内容也不少,为我们留下了五姓相宅的丰富资料。

晚唐之作的敦煌《相阴阳宅书》残卷,宋初钦天监杨惟德撰进给宋仁宗的,茔原总录》,以及见载于《宋史·艺文志》的诸多风水书,如《五音地理诗》,《五音地理经诀》、《五音三元宅经》、《五姓合诸家风水地理》等等,皆涉及五音姓利说。后嗣在风水衍为“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分野之时,理气宗之术书,仍多言阴阳五行生克及吉凶祸福之拘忌,五音姓利说亦在其中。

五音相宅在宋时得到了系统的总结,王洙奉敕编纂《地理新书》,其最初的书名叫《乾坤宝典》。金朝张谦再行编辑校正,定名为《重校正地理新书》,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五姓相宅的占断方法,书中有五音三十八将、五音男女位、五音山势、五音向尚、五音所宜、五音自如向、五音粗通向等篇目,其“五姓所属”对五姓作了系统、详尽的分类。

金朝,《金史·海陵纪》载:“天德三年四月丙午,诏迁都燕京。辛酉,有司图上燕城宫室制度,硬件阴阳五姓所宜。”说明金朝也盛行依五姓营建住宅宫室。,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类编历法通书大全》(元宋鲁珍《通书》,何士泰《历法》,明熊宗立《类编》)有“五姓姓氏门”的专门五姓篇章。收录在《永乐大典》中的明朝张景文《大汉原陵秘葬经》有“定五姓法篇”,对五姓定姓给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其文曰:“凡阴阳师定五姓正真,不只有姓难定,俗人声音亦难定。欲得商,舌梁张。欲得徵,舌主齿。欲得角,舌缩壳。欲得宫,舌隆中。以切韵定五音,喉音宫,齿音商,牙音角,舌音徵,唇音羽,百中定五音也。”清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有五姓修宅的专门篇章,为了避免五姓分属的纷繁混杂,在每个姓氏下都详注郡望,如宫姓下的“孙乐安、冯始平、沈吴兴、严天水”等,即指乐安郡的孙姓、始平郡的冯姓、吴兴郡的沈姓、天水郡的严姓。这些都说明明清时期作为占卜手段的五姓在相宅、修造方面的吉凶、禁忌的占断上仍有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明清时期五姓相宅法逐渐式微了。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yh/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