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江这样一个传统的鱼米之乡,满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骚客的江南大省能够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呢?

达伦糕

中国文化的中心是首都北京,中国电影票房的最大票仓是广东,那么中国最具文化气息与产业活力的地区在哪儿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看来,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势能已经在全国趋于领先:人杰地灵的浙江。

纵观全国,素来是文人墨客聚集处的浙江已经悄悄赶上,成为了仅次于北京的中国文化产业副中心。浙江在包括电影,电视,动画,游戏在内的文化娱乐产业都早有建树,而且这些产业也已成为浙江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浙江的优势不是在于市场的规模和幅度,这一点上无论是票房还是观众人群数量,浙江都比不上临近的上海,以及全国领先的北京和广东;另一方面,虽然消费能力不足,但是浙江文化产业的产能却令人刮目相看。

为什么浙江这样一个传统的鱼米之乡,满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骚客的江南大省能够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呢?

笔者就将为您探究一番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杭州、横店、到象山:浙江境内多是影视产业圣地

据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影视公司数量已达到一万两千家,最近两年,一共见证了超过四千家企业的集体涌现。

在这其中,增长最多的就要数浙江了。截至目前一万两千家企业中浙江影视公司数量占到四分之一左右,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而这些新增的企业正是围绕着浙江省境内的一些城市中心展开,第一大中心就是省会杭州。

说起杭州的企业,无疑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领跑全国的阿里。虽然外界并不认为阿里巴巴只是一家杭州企业,或者浙江企业,但毋庸置疑的是坐落省会杭州,使得阿里有意无意之间拉动了整个浙江的文化产业。

阿里在互联网之外早就已经看上了文化娱乐行业,阿里大文娱的建立,将阿里整合上下游,打通不同产业链的野心表露无疑。对此阿里也没有任何躲躲藏藏,多次对外表示文娱产业将成为继电商、云计算之后的最新主营业务。

有了阿里之后,杭州的文化产业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就在不久前,年12月26日,被称为“影视新硅谷”的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在杭州正式举行揭牌仪式,全国10家代表影视产业中坚力量的媒体企业,包括华策,华谊,爱奇艺等头部公司,纷纷出席大会,在会议上成立了“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

位于杭州西溪的这个产业园区来头不小,应该是目前为止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复成立的全国唯一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杭州西溪实验区将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据官方发布的声明来看,未来浙江华策影视的总部也将迁址到西溪。说起华策,了解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的人一定不会陌生。

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视剧企业,华策见证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目前华策影已经覆盖全网剧、电影、综艺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影视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来说,有许多都是需要头部的顶尖企业来带动,这样从上至下,就可以串联带动起一个产业群。杭州拥有了类似阿里以及未来华策这样的领军企业,整个产业链就会形成联动效应,这也难怪浙江的影视企业数量可以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杭州为中心,浙江还有不少其他的省内副中心,而且这些副中心各具特色,来头不小。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久负盛名的横店。

从杭州往南公里,横店位于中国浙江中部东阳境内,同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相比邻。过去二十多年来,横店成了中国影视拍摄基地的代名词。目前,浙江横店是唯一被确立为中国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地方,也是国家首批4A级景区。

横店被许多外媒赞誉为“中国好莱坞”,诸如《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中国影史的经典巨作都是在横店诞生。

横店是中国影视城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企业。众所周知,包括临时演员,道具服装等板块,横店影城拉动了当地数万人的就业,而横店的业务也包括了电影投资,院线建设,以及核心的影城运营。这样的优势帮助横店影视在年10月上市,成为了横店集团旗下第五家上市的独立企业。

横店不仅仅是一个拍摄基地,和西藏,新疆霍尔果斯一样,横店也是许多影视企业的注册地。当初因为横店提供的优惠税收政策,包括华谊兄弟,新丽传媒,正午阳光,花儿影视,以及冯小刚,范冰冰的公司都选择注册在横店所在的东阳。

有了杭州,有了横店,浙江却并没有满足。围绕着这两大中心,类似绍兴,金华,宁波等地也顺势而为,开始搭上了影视文化产业的顺风车。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新晋上位,大有赶超横店之势的象山。

象山影视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大塘港生态休闲旅游区块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内,总占地面积亩。截至年总投资6.6亿元,建有神雕侠侣城、春秋战国城、民国城、西游记乐园等景点园区。

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类似《琅琊榜》《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大IP经典影片都是在象山影视城完成的,截至年底,象山已经成为了超过余部影视作品拍摄的基地,数量上位列全国前3.

作为浙江省文化示范基地,象山已经开始与横店平起平坐,共同被外界列入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并且和横店一样,被列为全国4A级景区。

年,象山影视产业区年经营总收入从五年前的万增长到5.4亿元,实现税收近0万元,门票及经营性收入突破1亿元,年接待游客量从10余万人次到余万人次,游客量和门票收入每年以80%-%递增,门票收入进入全国影视基地景区中前三甲。

象山同时还拥有35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全国首家高科技数字摄影棚和亚洲最标准的水下摄影棚建成投入使用,摄影棚拥有量居全国第一。年象山接待剧组个,拍摄剧组83个,同比增长41%,成为继东阳横店之后国内接待剧组规模最大的影视基地之一。

从杭州,到横店,再到象山,浙江的文化辐射不曾中断,而且是朝着“多个中心,以老带新“这样的思路在不断深化,这样的经验确实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学习。

名副其实的影视产业副中心:浙江省政府的眼光和浙江商人的精明

今天的浙江,每年生产电影60多部,约占全国的1/12;电视剧多集,约占全国的1/4;动画片2.5万分钟,约占全国的22%;拥有影视制作机构多家,约占全国的1/4。

浙产影视剧数量、质量和影响力在全国领先,影视产业“北有北京、南有浙江”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年年初,浙江省委宣传部把“打造中国影视副中心”写进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简单明了的数字证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支柱性产业。年,浙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逾3亿元,占全省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8%左右。

浙江省政府出版了《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计划到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以上,产值将高达1.6万亿元。

截止到年,浙江一共有上市文化企业36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80家,合计超过家,仅次于北京,远超临近的同样也希望在文化事业上下功夫的上海以及江苏。

能有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浙江省政府有眼光,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时兴起的事,需要远见卓识,也需要耐心和预判,就在文化影视产业越来越成为“当红炸子鸡”,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想要分一杯羹的同时,浙江似乎已经遥遥领先,走在了前列。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浙江企业家的努力。

在浙江上市的文化类企业中,除了阿里文娱,华策影视,宋城演艺,横店影视这样的板块翘楚之外,成功的例子还包括一些新贵企业诸如唐德影视,长城影视,海润影视,新丽传媒等等。这些企业能够名列前茅,不仅依靠的是浙江一地的政策,更有企业领军人物的能力所及。

马云自不必多说,在上海成立复星,出自东阳的郭广昌也不必赘述,都是浙商中闻名遐迩的卓越企业掌门人。和郭广昌一样,华策影视的掌门人赵依芳也是浙江东阳人,早在年就下海走出体制,到5年独立成先在的华策,赵依芳见证了整个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兴衰蜕变,无怪乎现在有人将华策称为“电视剧第一股”,而赵则被称为“电视剧女王”。

另外诸如横店集团的徐氏父子,坐拥五个上市公司体系,横店系威名远震,横店一个小小的县城愣是被开发成了中国影视第一城;永乐影视的创始人程力栋曾是浙江卫视的主持人,4年下海创业,从最初的电视剧做起,一部部拍摄,直到后来开始横跨影视两栖,并数次谋求上市。

浙江的企业家全国闻名,不仅是在影视文化行业,在其他行业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娃哈哈的宗庆后,网易的丁磊,都是闻名遐迩的浙商代表,“浙商协会”无论从组织和凝聚力上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

马云、丁磊、杨元庆、郭广昌、陈天桥、李书福、宗庆后、鲍岳桥、求伯君、任正非、沈国军、江南春、宋卫平、鲁冠球……伴随着这一长串浙江商人的崛起,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

浙江从改革开发以来一直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口耳相传。浙江的商人不仅会做生意,而且敢于在外面闯荡。

作为需要人才广泛交流沟通的文化产业来说,这样的特质是再合适不过的,也难怪杭州西溪会被国家认定为第一个影视出口基地:浙商的外向型风格,实在是特别符合文化出口的需求。

据媒体统计,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仅次于广东商人,而在在上海,在沪的浙江商人多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

浙江文化产业的成功启示

1、敢于创新,抓住时机

从浙江的成功经验来看,常常赶上头班车,而且之后还会复制成功经验,在合适的时机继续进入。

从第一家大型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到第一家全国性的影视基地横店影城,再到第一家上市的电视剧公司华策影视,以及第一家上市的演艺公司宋城演艺,浙江的发展很多都是敢为天下先。

浙江企业特别善于抓住先机,当市场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浙江商人往往优先入局,当板块变火之后,其他人已经难望其项背。

2、区域联动,由点及面

浙江很懂得开发地理区位上的优势,北有江苏,东有上海,浙江不去争实业,也不去争金融,却瞅准了文化产业。当国民经济升级带动消费升级,文化产业的优势就自然得到了体现。

杭州为中心,周边绍兴,宁波,温州等地协同发展,浙江没有过分集中一地,而是全面开花,抓住不同区块的优势,这样的经验也实属难能可贵。

横店和象山就是这样的经典例子,原本普通的小镇,因为有了前瞻的视野,带动了整个县城,乃至整个省的产业发展,所有的剧组到横店和象山都可以得利,无论是拍摄,取景,注册,有各种方式可以受惠。

3、人才兴旺,以人为本

文化产业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若没有马云,郭广昌,赵依芳等等领军人物,浙江的文化产业不会这么红火。

滋养这些人的不仅是一方山水,更是烙印在浙江商人身上的商业精神:求同存异,互相帮助,勇于创新。如果说有哪一个地方的商人最适合的做文化事业,那浙商一定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一群人。

就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在跟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悄悄然浙江其实早已领先多年,所谓万亿产值在很多其他省市都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浙江来说很有可能是一个必然会实现的既定目标。

在这样的实力背后,浙江的成功经验值得所有地方政府学习。

主编、记者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本文为娱乐产业原创内容,严禁转载!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联系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曝光
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yh/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