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良渚文化村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镇的地方,成为了全国自然教育领域的焦点。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此开幕,本届论坛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资助,设置了涵盖自然教育各方面的12个专业性分论坛、着重分享与脑力激荡的PKN之夜和源创空间,以及提升从业者技能与内修的培训工作坊。

自然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大陆迅速兴起,各类组织和机构都在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是一窝蜂地扎堆,还是各展所长的践行?大家不仅自身如何发展壮大,也希望在此次盛会中以大格局、可持续、全球化的视野了解整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伴随着阵阵鸟语虫鸣,会议现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展现人与自然美好关系的暖场图片,让充满期待的人们迅速进入了状态。(大会现场)在开幕式上,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首先致辞。他指出,浙江省对于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以去年为例,不仅开展了“五水共治”行动,还成为打造全国环境执法最严省份,共处理环境执法案件达多件,处罚金额达4亿多元,刑事处理人员多人,达到全国其他29个省份总和的二分之一。绿色学校、绿色厂矿、绿色社区、蓝天碧水的最终实现需要人们理念的提升希望论坛的召开推动浙江省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环保部宣教中心教育室主任祝真旭发言:仅仅认识自然教育的美丽是不够的,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爱—行,这是自然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使自然越来越深入人心。他还提出几点期望:1、自然教育论坛应该固定化、长期化,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2、促进自然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多借鉴国外经验开发教材与课程,进行多样化本土化、有特色的活动,要推动研究机构、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3、自然教育、环境教育领域的立法,这样才能有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阿里巴巴公益基金项目经理杨方义发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工具,使环保触及普通人。在做了很多工作后基金会发现,环保必须要人人参与,从心底唤醒对自然保护的热情。目前自然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刚需,基金会在自然教育领域的定位是催化剂,而且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已大大高于了期望。未来基金会的重点是自然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内容开发,并尝试以商业手法资助各地自然教育基地和机构的成长。同时将引入专家资源,帮助杭州本地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让杭州市民更方便地参与到自然体验中去,将杭州做成全国自然教育的标杆。《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RichardLouv做专题报告主题:混合思维与充盈自然的生活背景:RichardLouv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其实人类拥有很丰富的感官,但平时并不常用,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把孩子放到一个空间里,让他们盯着屏幕。我们做的事情切断了丰富感官与自然联系的途径,我们想要过这样的日子吗?生活中有多少阻隔感官的东西存在?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关键词:融合平衡科技与自然感知相融合“一心多用”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同时生活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既能使用电脑来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资讯,同时也让自然世界激发我们的感知,提升我们学习与感受的能力,也就是让祖先赋予我们的“最原始”的能力浮出水面,再结合以当今青少年擅用的数码科技。平衡互联网与大自然的力量互联网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失去平衡的能力而沉迷其间却会带来隐患,人们会减少专注力,无法清晰思考,减少有效产出,甚至失去创造力。为了对应这些问题,我们似乎寻找了很多种方式,却唯独忽略了大自然的力量是如何令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好。自然与科技应被同等虽然人的精力、创造力变化与户外活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科学家的充足研究论证。但一些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多接触自然世界可以提升人的智力。这其中至少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我们的理性思辨与感性敏锐可以得到提升;其二,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专注力、清晰思考,以及更有创造力。我们的生活越是变得高科技,我们也就越需要自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主席、荷兰瓦赫宁恩大学教授ArjenWals做专题报告主题:全球化、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挑战背景下对自然教育的思考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其给予会员国的援助主要是通过智力合作的方式来体现,在预测和应对新兴趋势和教育需求、促进开发和执行成功教育案例、宣传成功经验等方面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与平台。关键词:可持续转变力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官方报道:科学家称我们正在进入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人类可能需要为生存而斗争。市场经济催生了各种绿色科技产物,如绿色汽车、绿色飞机、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垃圾处理装置……的确太多了,但这样就足够了吗?我们淹没在各种信息中,却渴求智慧。自然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涵盖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正义、气候变化、健康、冲突管理以及自然与环境保护等,其中,自然教育是基础。因为如果人们对所处的地方没有任何感觉、没有深厚的联系、没有归属感,他们对于这些地方的责任和关怀意识将大大降低。在消费主义、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关怀、同情、社区和团结的价值观、伦理正处在危险的境地,而这些对于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世界至关重要。目前自然/户外教育呈现的趋势环境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儿童的自然与环境的知识、意识、参与性和态度,却难以抵抗如下所发生的事实:?在大部分城市区域中绿地空间的消失?对孩子来说,已越来越少在自然中嬉戏,而家长则越来越孩子的安全和监控?在小学的正规课程中越来越不重视自然/户外(而是更专注于“基础”知识和“可测量”的内容)?高科技电子产品抢占了我们的“眼球”(占据了90%以上非睡眠时间)?由于各国政府都将政治抱负转向谋求经济利益,整体缺少对自然的“户外”在环境教育中的地位?户外的环境教育项目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经历?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强调自然对儿童健康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户外的环境教育项目仍处于边缘地位?这些户外环境教育项目的影响,除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外(如年Rickinson等人和/年乔拉的报道),尚未得到系统地研究,但最近又开始有研究(如约根森年)为什么自然体验很重要?如果缺少自然体验……?孩子变得与自然疏远,影响生理、心理、认知的发展?世代记忆缺失?丧失以自然保育为目标的政策决策的支持建立行动力和转变力?赋能的螺旋以足够的物资和善心相信正面的推动力量,而非进入人类生而自私、贪婪的无力循环中。?倡导公民科学公民科学为业余科学爱好者找到贡献自身力量的途径,为科学研究网罗了大批日常基础工作的人手,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合理性的辩论和更多的解决思路。而当今发达的网络沟通技术,无疑为公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沟通的物质基础。?学校从“以学校为本”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所生活的社区的决策制度、环境管理中去,学校注重社区园艺及庭院生物多样性,职业与应用学习、创业精神。不要一味以消费的方式生活,要更多地体验自然。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始人徐仁修做专题报告

主题: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背景:印度的圣人喇嘛尊者在他的名著《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中一再强调:“童年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石,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从这里不难体会童年教育的重要。但我们看到今天成长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看似长的高壮,却是体力欠佳,耐性虚弱。他们看似精明坚强,但情感却是愚蠢脆弱,无法控制情绪。他们有的对电玩上瘾,有的被手机绑架……怎么会这样呢?

关键词:自然观察自然体验

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了解人类的祖先是如何生活,他们在我们基因中印记了甚么重要的讯息或程序,这跟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健康与快乐有直接的关系,分析起来,可以归纳如下:

基因中的蛮荒乡愁

人类有百万年生活在蛮荒大自然里历史,我们的基因中印记着很多祖先为了适应那样的环境,在生理心理随着自然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应性。

我们很多同胞喜欢种花弄草养宠物,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这样做很快乐,其实她是在抚慰基因中的荒野乡愁,不知不觉就快乐起来。我们去远足或踏青,喜欢到偏远未开发的野地山林,喜爱探查秘境,这些都是遗传自远古的游猎祖先。

从这最简单的例子中,我们知道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是身心健康最直接与最简单的途径,而且孩子越小成效越好。如果等到网络游戏成瘾,就事倍功半了。

为孩子的基因写入好程序

人是在出生后由双亲主写程序,随后环境也来加入。人类的童年时期很长,这样才能写入很多日后需要的各种程序。写入怎样的程序,也决定孩子的未来是怎样。由此可知道为甚么童年教育如此重要。

在众多的程序中,让孩子熟悉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是重要的第一个程序,这是费时长久的事,但功效显著。现代父母能为儿童作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让孩子的蛮荒乡愁被抚慰与连结,使他能身心健康的长大。儿童时期是写入大量程序的时候,而最难也是最容易写的是由大自然来主写的程序,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保护更多的荒野大自然来让儿童熟悉自然是多么的重要。

从自然生态中看见完美

我们带孩子进入自然,除了玩耍,最重要的是自然观察。但自然观察并不是要你记住这个名字那个名字,而是要学习欣赏宇宙自然,明白自己所生存的宇宙是如此壮丽、神奇、完美,人怎能不敬畏大自然,怎么会不谦卑呢?

去看身边这整个生态系统里每一种生命间共生共荣的完美关系,看见每一种生物都同等重要而没有贵贱。唯有如此看待这大自然的一切,尊重生命才会成真。

引导儿童到自然荒野里去,让孩子看见大自然物种间这种完美关系,来建立孩子正面的思考与价值观。

为孩子精彩的人生打下基础

精彩有许多种,但对很多人来说,希望能有丰富的创造力去创造美好的事或物,这是普世的价值。创造力是人类相当珍贵而独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也就是要把这种能力的程序在童年时写进基因里,怎么写?

创造是创建尚未成形出现的事或物,那是需要靠想象力。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所以,培养创造力先要培养想象力。但,想象力又如何培养呢?

想象力是来自欣赏,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发明家、科学家都是从欣赏事与物中涌起深深的感受,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而创造出了不起的作品,所以孩子要从小培养他的欣赏能力,长大之后就来不及了。进入荒野欣赏自然的美好神奇,以及阅读文学艺术是通往想象力的两条大路。

大自然会在孩子的基因里写入博爱,浪漫与热情,让孩子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及无限的想象力,这样的孩子一生要不精彩不快乐也难!

思考:儿童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

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是整个儿童自然教育的基础与核心。也就是说:引导儿童透过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让儿童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用欣赏自然万物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创作力。同时经由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生态间的生命关系,来感受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基本互利原则,培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推动自然教育的多元社会参与“,各位嘉宾在开幕式的发言中也不断呼吁包括企业、政府、学校、研究机构的共同参与与推动自然教育与环境保护的发展,任重道远,方兴未艾!(来源: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和疤痕怎么区分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yh/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