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区别 http://pf.39.net/bdfyy/bdflx/181130/6682961.html

乡韵乡情

《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期

母亲

多次提笔写下这两个字,却不知从何谈起。于是,撕掉、揉成团,无奈地扔入纸篓。今天,不再顾及什么文法,就信笔道来吧。

在家中排行老二的我,一直是个温顺的孩子,总是自觉地不去招惹任何人。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吧,老师布置我们写自己的母亲。想不清写了什么具体内容,只记得母亲看了那篇作文,和邻居谈起:说我唠叨,嫌我管得严呢。我很气恼,怨她私自看我的作文,那时已有了一点点觉醒的意识。

春季的一个傍晚,不知何故,我惹恼了母亲。她用那根给鸡拌食的小木棒狠狠地揍我,我倔强地站在院子里,任屁股火辣辣的疼,一声不吭,不挪动一步,想看看结果如何。僵持中,父亲回来了。母亲又生气又无奈,呜呜地哭了,我也开始委屈地不停抽噎。父亲扔掉小棒,责怪母亲和我置气,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奶奶家。意识到我的变化,母亲有所警醒,以后对我客气不少,我也感觉自己仿佛长大了。这是我唯一一次挨打,也是故意和母亲作对,挑战母亲的心理极限。我明白,母亲巴不得我快点跑开,或者低头认错,打在我身上,疼在她心里。这应该是步入叛逆期的表现吧!

考上特师那年,我不满十六周岁。第一次离家外出学习,行期越来越近,越发依恋母亲,她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不知不觉,总是挽着她的胳膊,依偎在她的身边。平时勤俭持家的母亲为我购置了许多生活用品,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床毛巾被,26元,红花白底,颜色鲜亮。当时,觉得相当奢侈,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没料到一向节俭的母亲为我买下它,母亲怎么就买了呢?是不是当年的她,看出了我的爱不释手?直到今天,我仍然珍藏着它。它的边角有点小磨损,被我细心地缝好,不再经常用它。每逢春夏换季就拿出来,摸摸看看,再放回衣橱里。三十年过去了,它成了我最心爱的一件旧物,看到它,就想起当年的母亲,为我跨出农门,她是多么欣慰和满足!

父亲胆结石手术,母亲是真着急了。那边刚进手术室,这边就瘫坐在椅子上。我既要照顾父亲,又要安慰母亲,手忙脚乱,心乱如麻,第一次感觉到肩头的重任,第一次感觉到父母的弱小。母亲也是多灾多难:左臂被牛角碰劈,右臂被木头砸伤;滑倒摔断了左臂,被摩托车撞断了右臂。前年,不小心摔断左腿,两年了,只能靠助行器行走。我和嫂子、妹妹轮流照顾,给她擦身、洗头、按摩……我哭了一场又一场,心疼母亲,我的心真是太小太小,在一次次流泪中,慢慢坚强起来。习惯了母亲的照顾,而今我要去照顾日渐衰老的母亲,我成了母亲最近的精神依靠!

母亲从小很苦,在她十岁的时候我的姥爷就去世了,姥娘拉扯着四个儿女过日子。祸不单行,母亲二十三岁时,生了我的哥哥,未及满月,我未曾谋面的姥娘又去世了。大姨和母亲轮流住在娘家,陪伴我那两个未成年的舅舅,也不知道他们姐弟四人怎样度过那些艰难孤独的时光。母亲曾多次遗憾地告诉我:你姥娘去世前一直絮叨,白米饭可真好吃啊!那时的经济条件多么糟糕啊,一个简单的要求却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我长大了,母亲吃什么我一定给她买什么。我不善表白,直到今天也未和母亲提起这些,每次回家,都是尽心挑选时令水果和父母喜欢的食品。

我实在想不出小时候的母亲经历过多少磨难,但她给我的是乐观和向上。每每农忙闲暇,她会给我们唱段京剧或者讲讲往事,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津津有味。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母亲一边揉面,或者纳着鞋底,一边兴致勃勃地讲她小时的趣事:上树摘枣、水中摸鱼、摔响手雷……

母亲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年冬,她确诊得了糖尿病,情绪非常低落。她对我的女儿说:你看,姥娘没用了,是个老废物了。我的泪就下来了,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她,只是隔断时间买好她每天必吃的药,提前送回去。有次回家,妹妹买了糖酥饼。看到母亲拿起来吃,妹妹着急地说:“那么甜,你怎么能吃呢?”母亲脸上一紧,眼圈立时红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我赶紧劝道:“不要紧的,吃一点没关系。”三口两口,她就吃下去了。唉,母亲是真的老了!

那次母亲住院,恰恰奶奶去世,我回家奔丧,医院里。进村碰到与母亲年龄相仿的邻居,我的泪不由自主就往下掉;看到和母亲最要好的两位姐妹,更是热泪滚滚,情不自禁。一瞬间,我是那么委屈和无助,甚至冒出一个念头:万一哪天母亲离开我,我可怎么办?我怎样一步步走进家门?我到哪里还能见到我的母亲?忽然间软弱无力,唯有泪流满面……

母亲老了,她不再是我的依靠,我成了母亲的依靠。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限于当时的家庭条件,她只读了一本书,就辍学了。年轻时上过识字班,我不清楚她学会多少字。看着电视字幕,她却能念个差不多,有不少字,母亲是会读不会写的。我上师范时,她却敢提笔写信,笔画还算流畅,短短的一封信,只有两个别字。我一直珍藏着那封信——一张练习本上撕下的纸片。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浓浓母爱。我想像不出当年的母亲是如何拿起那支圆珠笔,如何反复斟酌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词语,如何鼓起勇气写出心中的牵挂。哎,我年轻的母亲呀!

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母亲已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了。母亲是平凡的,她用勤劳的双手养大了我们兄妹三人;母亲是朴实的,她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母亲是无私的,她从未主动向儿女索取一丝丝回报。

让我们在柔软的心底,大声地叫一声亲娘吧!

我们的母亲啊!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庞洪云,网名,橙黄橘绿。博兴特校教师。年毕业于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自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庞洪云文集

庞洪云偶感三则

乱侃《三国》(外一篇)

鱼趣(外一篇)(庞洪云)一地阳光(外一篇)

庞洪云随笔两则

征稿启事

《董乡文学》是由中共博兴县委宣传部主管,县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县文联主办的一份纯文学刊物,滨州市新闻出版局准印。“乡韵乡情”为《董乡文学》选稿平台,希望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投稿时请直接粘贴文本,并附有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作者的照片、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照片请用附件发送。本平台提倡原创首发,原创再发的请注明来源,文责自负。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删除,并在三个月内不发表该作者的文章。

董乡文学纸刊主编:舒中

董乡文学网络主编:乡韵乡情

投稿邮箱

xiangyunxiangqi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x/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