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啦放假啦是不是都准备好出门旅游去了夏末秋初季节来临,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气温较前回落,降雨量增大,适宜伊蚊孽生繁殖,成蚊密度较高,成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年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高发,影响我国西南边境省份。随着新冠防控工作的常态化,中秋、国庆长假的到来,人员流动愈加频繁,我区发生登革热病例输入的可能性增大。登革热是由I~IV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多样性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重症患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恶化可造成死亡。轻症患者如同“感冒”,延误隔离治疗,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登革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登革热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控制传染源、降低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密度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措施。

病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丛林灵长类动物(猴子)和带毒的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染源。有研究认为,在疫情流行期,病人与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1:4,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染源。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是在白天活动,一天内有两个高峰,约在当地日出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且大都下午高峰较上午为高。“花斑蚊”的栖息场所多在离孳生地不太远的地方(约10~20米)。成蚊栖息场所的共同特点是较阴暗。常见的栖息场所如:缸、坛、罐等器皿内壁、堆放轮胎的阴凉处以及附近的竹林、草丛、洞穴等;在建设工地孳生的成蚊,多栖息在工地内部;室内容器孳生的成蚊多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等处。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朋友要积极采取防蚊措施,做好以下预防工作:1、要及时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让蚊子无处可藏。2、家中应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适时采用杀虫剂、蚊香及电蚊拍等方法灭蚊,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达到全面防蚊。3、出门应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因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的伊蚊活动十分猖獗,应避免于该时间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4、在成蚊高密集区,为了抑制成蚊密度上升,提高杀灭幼虫效果,可推行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类等卫生杀虫剂对难于清除的蚊虫孳生地进行滞留喷洒,或者用拟除虫菊酯类卫生杀虫剂处理蚊帐和窗帘。在地下室、防空洞等使用烟剂或热气雾喷洒,熏杀或喷杀成蚊。废品堆积站、成片竹林、树林、公园的林带等,可采用超低容量空间喷洒杀灭成蚊,收到兼治幼虫的效果。

作者:黄振宇

往期

文章

助力基石工程社区结对共建,以党建促卫健,疾病防控落地基层

喝了这水,男子竟被以为精神有问题...

9月,开学了!小心这几种来势汹汹的疾病

关于垃圾分类那些你必须知道的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xz/1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