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科组长的多重角色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33775.html(图片来自网络)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备课组长,再到副科组长、科组长,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一次挑战,一次历练。如今,做了四年的语文科组长,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人事经历多了以后,也大抵能理出个头绪来。回头盘点一下,原来这岗位的背后还有多重角色。一是秘书。作为科组长,文书工作自然少不了。科组计划要写,而且要快,暑假就得着手准备。科组老师交上来的文件免不了要整合,如教学计划表、多元评核表、说课表和公开课表等,日后还要做各种各样的统计表,反正是从“表哥”一路做到“表叔”。至于学校通知,经常是要上传下达,每次在科组群推送信息。若需当事人答复的,就得眼不离机。若等不到答复,就得电话落实。布置任务,总要早叮咛,晚提醒,同事若是忘了,还能翻回聊天记录作证。学年结束,照例是要搜集一轮数据、素材,然后撰写科组工作总结,汇报完毕,归类存盘,以备日后之需。二是编辑。按照惯例,科组每年要编写八期萌芽报与一本作文选。作为业余主编,这是当头大事。以往办萌芽报,学生文章获奖之后,就要搜集起来,逐一校对,然后交付排版。如今萌芽报改版后,幸得同事、学生协助编辑,只需统筹就行。不过遇上读书节、感恩节、高三毕业旅行、特别活动,萌芽报就自动转为专刊模式,这时就要亲力亲为,安排写作活动,然后评选佳作,校对。到下学期,作文选就得动工了,找人帮忙题写书名,题词,撰写序言,之后搜集文章,配备相片,再找同事设计封面,校对文字,学生手画插图,两三轮走下来,这才交付印刷。碰上学校出版校报,少不了要帮忙排版,如今我也算半个编辑人。三是教练。以前当过写作班的教练,朗诵队、书法班的助理教练,自从做了科组长后,这些教练身份全卸下了。不过,由于科组一向就有参加作文、书法、朗诵、演讲等比赛的压力,所以又不能不管。一些重大比赛培训,同事指导学生,自己也要客串一下,以示关心。很多时候,同事带领学生出外参赛,或出席颁奖礼等活动,我经常会陪从,回来后在校群发个喜讯,这几乎成了我的假日生活。这些年来,由于分管高中语文,高三升大辅导班的事,我免不了要扛大旗。虽是挂名教练,还是要靠自己教自己练。以往,我总是“白手起家”,两三轮下来,试题数据就能“自成一家”,当然,档次还要升级。四是总务。每次召开科组会议,都得思前顾后,琐碎工作,绝对马虎不得。先是定好时间、地点、课题、讲者,然后逐一预约场地,计算机设备,照相录像,邀请行政出席,兼做司仪。若是会议时间超过两节课,还得备点饮品,以免大家渴了。会议结束,就得收拾残局,核对签名记录。这两年让同事协助一下,稍微缓一口气。至于科组若是需要买书籍等用品,由于常住内地,我就充当采购员,下单,收到货后,再顺便兼做快递员,分批运到学校。当然,各年级的会议活动交给备课组长处理,该寄文件的还是找总务处帮忙,要是全把活儿揽过来的话,那可真是分身乏术。(图片来自网络)五是会计。自从有了教发基金的资助后,科组每年都要开展语言类的培训。我一向对数字不敏感,也只能硬着头皮与财务打交道。每次申请计划项目,要做好全盘的预算,且要精打细算。若是给讲座专家或老师申报导师费,填表,签名,盖印,在教务处、总务处或校长室绕圈子跑。每次学年结束,需要上传总结报告,哪位导师支出多少费用,一个字也含糊不得。必须仔细核对,要是填错一个字,就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反正我是吃过这亏。此外,还要上传实证相片,最后打印出来,整理交檔。若是遇到外出旅行,那需要考虑的事就更多了,申请旅游公司报价,收集材料单据,等到项目执行完毕,就得做好结算。反正,手续之繁琐,数据之精细,足以将一个粗心大意的人磨得细心严谨。其实,科组长的角色也不止这五重身份。在我看来,他时而是指挥员,经常要给科组老师下达指令,分派任务;他时而是急先锋,有的事情想号召大家做,自己也得做出榜样;他时而是消防员,哪位老师遇到困难,他得随时候命,尽管不一定帮得上忙……这个角色注定要承受的压力大,遭受的烦恼多,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慢慢学会接纳,并尝试去驾驭。有人曾说,你可以将工作分摊下去,只要大家习惯成自然就好了。然而,我对此是很抱着谨慎的态度,毕竟该自己做的事,还是不要推卸责任。实在做不过来,那才寻找同事协助。好在很多时候,他们也能理解,愿意帮手。新分工要考虑老规矩,让人愿意心悦诚服接受改变,这确实很考验一个人的管理才华。反正在这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作为科组长,做好常规的事,两三年可以,放长远看,我不满足于此。其实,内地老师将学科组长称为“教研组长”。徐杰老师说,“首先要强调的是教研组长要姓‘研’。研究,是教研组的首要任务,而不仅仅是教研信息的上传下达,更不是教学常规的重复强调,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教研组全体老师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此,他还开了一份教研活动的方子:研究好课、主题沙龙、同课异构、全员比武、现场评课、课堂优化、反复磨课、聚餐小酌。对这八项教研活动,我是深为认同的,只不过在科组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对惯于听从学校指令的人来说,是困难的。故此,唯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手。去年,我将科组的改革重心放在“整本书阅读”,今年放在“课堂教学”,明年可能放在“教师专业发展”。每年专攻一个课题,在研究中计划,在实践中优化,在坚持中更新,最后将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那就足矣!不久前读了《衡中教师工作手册——学科组长篇》,该书从“研究”的角度明确了学科组长的工作意义及职责等,从“管理”的角度梳理了科组的常规工作,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课程文化与教师文化。它给我的启发是,当研究成为一种常态意识,工作就不再沦为一种单调的义务,而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幸福之路。对我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将科组的常规工作规范化、系列化,为形成制度做铺垫;同时谨记,眼中有事,更要心中有人!(图片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yh/6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梦幻雪域大美冬疆,梦幻雪域,新疆环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