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妈妈十年不带孩子去扫墓是我太忌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要扫墓和上坟。 然而家里有小宝宝的爸妈们不禁要问: “扫墓到底能不能带孩子去呢?” 杭州网友“zhiyi”在网上倾诉: 关于可否带孩子扫墓问题的讨论又到了一年清明扫墓的时节,去年我爸没的时候,没有带孩子去出殡。那个时候女儿2岁多,想着还小,而且我姐姐她是很忌讳的,现在快10岁了在杭州也没带去扫墓过。 上上周,春分上新坟,我也是纠结了很久,其实我不是个注重这些东西的人。也没讲究,孩子没人带,又粘我了,本来想扔给外婆的,可是临出门却很自然地跟了去了,因为大人们也没说什么还说大了没关系。 孩子3岁多,可能还不是很理解死亡的概念。但是,她似乎也懂得了一些。我说我带你去看外公,她也知道。外公已经没了,在天上,偶尔也会蹦出外公死了的话。 虽然年长,也在渐渐接触到“死”这类词语,况且每次回老家,都有看到人出殡,她还很好奇一定要看,我还拦着不让看。我说有人生病了,带去看医生了。她还说都包住了。。。 今天早上,妈妈群里一大早就还在讨论能不能带孩子去上坟的问题。有人说,公墓可以,山上的坟就算了,比较阴。想想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自己也怕。 这周又要回去上坟了,有公墓有老坟,你们会不会带去呢? 关于带不带孩子扫墓的问题,家长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不带宝宝去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扫墓的距离一般都不近,来回折腾怕宝宝身体受不了,万一再下个雨变个天,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比如宝宝还小,真是喜欢模仿的年龄,带着ta去扫墓,ta不仅会受到氛围的影响,还会模仿大人祭拜或者流泪的行动,万一教育不得当,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怎么办? 再比如老一辈的人说孩子小容易看见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被招惹了发生了点我们不懂的事情怎么办? 带宝宝去的原因也很多: 比如很多长辈在世的时候就很疼爱宝宝,让宝宝祭拜他们,告之我们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种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 比如去祭拜的都是自己的家里人,让宝宝更清晰的认识到还有这样的亲人存在过,满足了先人的遗愿,又完成了后人的继承,还宣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leslie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死亡在人的一生中,绕不开死亡的话题,哪怕他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但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可以说一直缺席“死亡教育”这一课。 有些家长会比较忌讳死亡这件事,会选择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忌讳谈“死”字,尤其是在喜庆的场合更是闭口不提,生活中我们一般也对死亡避而不谈。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孩子对死亡的好奇。 萧教君觉得,在这个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心孩子会有负面感受,因为孩子总得认识这个世界。死亡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存在,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让孩子从小接受正确的生命教育,让孩子正确对待生死,可以让他们通过实现更有意义的事来提升生命质量。 跟孩子谈论生死,家长们要依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来谈。匈牙利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 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 3—5岁的儿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短暂的或可以复活的,甚至认为自己更乖一点,死去的家人就会回来; 5—9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会用拟人方式来看待死亡,比如他们会认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 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 和孩子谈论死亡需要注意的两点 当孩子来提这个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判断时可用反问的方法,如“你说呢?””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认为天堂什么样呢?”这么做,有80%孩子就会很满意了。 尽量不使用委婉的话语,避免他们对人生如此的灾难产生误解,让他们知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却又无可奈何的事。如果孩子很难过,你不妨鼓励她哭出来,或把当时的感觉说出来;同时给她充满爱意的拥抱和关切的眼神,孩子会有安全感。 对于要不要带孩子去上坟,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建议去扫墓之前可拿逝去亲人/长辈的照片给孩子看,讲述他们在世时对孩子的喜爱和照料,激起孩子对他们的回忆和依恋。扫墓时让孩子带一束鲜花,和逝去的亲人说说话,这才是小一辈清明祭扫、表达孝道的合理方式。 清明节是祭扫已故亲人、寄托哀思的节日 亲爱的家长们 不管带不带孩子去扫墓 都要让他们了解清明祭扫的意义 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 感恩父母亲人的照料 该不该带着宝宝去祭祖? 萧教君也觉得是个难题! 不如在下方留言区聊聊你的观点吧~ 萧山教育综合自飞碟宝贝计划、19楼、网络等 一定要把“萧山教育”置顶哦! ↓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迅速添加和查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houz.com/hzxpzx/3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读杭州限购政策加码本地人禁购第三
- 下一篇文章: 最忙的杭金衢高速杭州段明起白天禁货